避免白内障可从多方面着手,一是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下,外出戴防紫外线太阳镜;二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有益食物、适度运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三是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高血压患者控血压;四是戒烟限酒,吸烟者尽量戒烟、饮酒者限酒量;五是定期眼部检查,40岁以上每年查眼,特殊人群增加检查频率,儿童也应定期检查。
一、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下
1.原理及机制: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会损伤眼睛晶状体,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强烈阳光下的人群,白内障患病率相对较高。
2.具体措施:外出时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选择颜色适中、能有效阻挡紫外线的款式,如偏光太阳镜,其能更好地过滤紫外线,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儿童由于晶状体更清澈,对紫外线更敏感,更需做好防晒措施。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原理及机制: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眼睛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富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对眼睛晶状体有益。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维生素E也有抗氧化功效;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和晶状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锌参与眼睛内多种酶的合成,对眼睛代谢有重要影响。
具体食物及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胡萝卜等;适量摄入坚果,如杏仁、核桃等;保证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肉、豆类等。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过多摄入,以防引发其他慢性疾病间接影响眼睛健康。
2.适度运动
原理及机制:适度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部血液循环,为晶状体等眼部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其正常代谢。
具体运动及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强度需适度调整,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摔倒等情况对眼睛造成意外损伤。
三、控制基础疾病
1.糖尿病
原理及机制: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时,会影响眼睛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糖尿病性白内障。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控制措施: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性白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2.高血压
原理及机制:高血压会使眼部血管压力增加,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导致晶状体营养供应异常,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
控制措施:高血压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方式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饮食上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坚持适量运动;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眼睛健康状况,预防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四、戒烟限酒
1.吸烟
原理及机制: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眼部血管和晶状体,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几率。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白内障的风险越高。
建议:吸烟者应尽量戒烟,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等方式帮助戒烟。家属可给予支持和监督,营造无烟环境。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认识到戒烟对眼睛健康的重要性,积极采取行动戒烟。
2.过量饮酒
原理及机制: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进而影响眼睛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增加白内障发生的可能性。
建议:饮酒者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有眼部健康问题或有白内障家族史的人群更应严格限制饮酒,避免因过量饮酒加重眼部负担,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
五、定期眼部检查
1.检查频率: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晶状体检查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对于有白内障家族史、糖尿病患者、长期接触紫外线等特殊人群,应适当增加眼部检查频率,每半年甚至更短时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晶状体的细微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儿童也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家族遗传性眼病的儿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眼部问题,包括晶状体相关问题,及时干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