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健康生命的综合症状,分急性和慢性,病因涉及母体、胎盘脐带因素,可通过胎心监护、胎动计数、B超诊断,急性需一般处理及尽快终止妊娠,慢性需一般处理和期待疗法,高龄孕妇及有基础疾病孕妇、早产儿有不同注意事项。
胎儿窘迫的分类及表现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主要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若胎心率>160次/分钟,尤其是>180次/分钟,或<110次/分钟,尤其是<100次/分钟,是胎儿缺氧的重要信号;还可能出现胎动异常,开始胎动频繁,随后减弱及次数减少,最终胎动消失;孕妇可能会感觉宫缩压力不大但胎心率下降等情况。例如,在产程中通过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的异常变化,结合产妇的产程进展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急性胎儿窘迫。
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多因孕妇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或胎盘功能不全所致。孕妇可能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宫高腹围小于相应孕周等;胎动次数减少,每天胎动次数<10次;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胎盘老化、羊水过少等情况,同时进行胎心监护可能出现基线变异减少等表现。
胎儿窘迫的病因
母体因素
孕妇全身性疾病:如孕妇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导致母体血氧含量不足,从而影响胎儿供氧,像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其心脏功能无法满足自身及胎儿对氧的需求;孕妇患有高血压时,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血流灌注减少,会引起胎儿缺氧。
孕妇贫血: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胎儿供氧不足。例如孕妇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运输氧的能力减弱,胎儿就会处于相对缺氧状态。
胎盘、脐带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会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血液淤积,影响胎盘的气体交换功能;胎盘功能低下,如过期妊娠时胎盘绒毛老化,绒毛间隙减少,物质交换能力下降,导致胎儿营养和氧供应不足。
脐带因素:脐带绕颈过紧会压迫脐带,影响胎儿血液循环;脐带脱垂会使脐带被压于胎先露与骨盆之间,阻断胎儿血液供应;脐带真结会导致脐带血液循环受阻,这些情况都可能引起胎儿窘迫。
胎儿窘迫的诊断方法
胎心监护:是诊断胎儿窘迫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监测胎心率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来判断胎儿宫内情况。例如,若在宫缩时胎心率下降,宫缩结束后胎心率不能迅速恢复,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
胎动计数:孕妇自己监测胎动,正常胎动次数为每小时3-5次,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次以上。如果胎动次数明显减少,如12小时胎动<10次或较以往减少50%以上,提示胎儿可能有缺氧情况。
B超检查:可以了解胎盘的位置、形态、厚度以及羊水情况等。胎盘老化表现为胎盘实质内钙化灶增多;羊水过少时,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2cm,羊水指数<5cm,羊水过少会导致胎儿受挤压,引起窘迫。
胎儿窘迫的处理
急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产妇应采取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给予产妇吸氧,提高母体血氧含量,从而改善胎儿缺氧状况,一般采取面罩吸氧,流量为10L/min。
尽快终止妊娠:如果经上述处理后胎儿窘迫情况无改善,应尽快结束分娩。对于宫口未开全的情况,需立即行剖宫产术;若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分娩。
慢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孕妇应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定时吸氧,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同时要积极治疗孕妇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孕妇要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
期待疗法:适用于孕周较小、胎儿肺不成熟的情况,应密切监护胎儿情况,尽量延长孕周,等待胎儿成熟后再考虑终止妊娠。
特殊人群(孕妇及胎儿)在胎儿窘迫中的注意事项
孕妇方面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应更加密切地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加强胎心监护的频率等。因为高龄孕妇自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胎盘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差,所以要及时发现胎儿窘迫的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胎盘功能,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患有心脏病的孕妇,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情况,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一旦出现胎儿窘迫相关表现要及时就医。
胎儿方面
早产儿: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发生胎儿窘迫时对其预后影响更大。对于早产儿出现胎儿窘迫,在处理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采取对早产儿损伤较小的方式来改善胎儿缺氧状况,同时要做好早产儿出生后的抢救准备,因为早产儿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不完善,胎儿窘迫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