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部感染较为严重,其生理功能衰退、有基础疾病致病情易加重且并发症风险高;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诊断需依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且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预防要从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管理和疫苗接种入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积极预防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生理功能衰退方面: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减退,如咳嗽反射减弱,纤毛运动能力下降,使得气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降低。同时,老年人肺组织弹性减退,肺泡数量减少,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更容易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例如,研究表明老年人肺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较年轻人明显降低,在发生肺部感染时,气体交换障碍会更显著。
基础疾病影响:很多老年人合并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肺部感染的病情。以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为例,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感染扩散,引发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可能因感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力衰竭等。
并发症风险高:老年人肺部感染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可导致呼吸衰竭,这是因为肺部炎症使得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还可能引起感染性休克,由于细菌毒素等作用,导致微循环障碍,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此外,肺部感染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为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累及多个脏器,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损害等。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
症状不典型:老年人肺部感染时,发热等典型感染表现可能不明显,部分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低热或者体温正常,而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例如,有些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后,主要症状是不想吃饭、总是感觉疲倦,而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高热等典型肺部感染表现,容易被忽视。
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人咳嗽力度减弱,咳痰能力差,所以咳嗽、咳痰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可能只是偶尔轻咳,痰液不易咳出。但肺部听诊可能会发现啰音等异常体征。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诊断要点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的炎症浸润阴影等改变,CT检查对于早期、不典型的肺部感染以及发现肺部感染的细节情况更有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灶的部位、范围等。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发现肺部较小的浸润病灶或者实变影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感染严重时白细胞可能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但老年人机体反应性差时,白细胞可能不升高甚至降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标志物升高有助于诊断肺部感染,PCT在细菌感染时升高更明显,对于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有一定帮助。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能需要选用喹诺酮类等抗生素,但要注意老年人肾功能情况来调整剂量。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对于咳嗽咳痰,可使用祛痰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老年人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稳定病情等。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方面:鼓励老年人适当运动,如散步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合老年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因为寒冷刺激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基础疾病管理: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COPD患者要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疫苗接种:鼓励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以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研究表明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之,老年人肺部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积极预防对于改善老年人肺部感染的预后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