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与普通感冒在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方面有不同。临床表现上,流感起病急、高热、全身症状重、呼吸道症状相对轻,普通感冒起病缓、低热、全身症状轻、呼吸道症状相对明显;流行病学上,流感有季节性及特定接触史相关风险,普通感冒无明显季节性;实验室检查中,病毒核酸检测是重要诊断依据,抗原检测敏感性稍低,血清学检查用于回顾性诊断。
一、临床表现方面
1.症状出现速度
流感起病多较急,普通感冒起病相对较缓。流感患者通常在接触流感病毒后1-4天内出现症状,而普通感冒症状出现时间相对不那么集中。例如,有研究显示,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在体内复制增殖,较快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及相关症状,多数在1-2天内就会出现发热、头痛等明显不适;而普通感冒可能在接触病原体后数天才逐渐出现较轻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症状相对更急重一些,婴幼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不适,但会出现突然的高热、精神萎靡等情况,而成人流感起病也多较迅速出现全身及呼吸道症状。
2.全身症状
高热:流感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或更高,且发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可持续3-5天;普通感冒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发热持续时间较短。比如一项针对流感和普通感冒患者的对比研究中,约70%的流感患者体温超过39℃,而普通感冒患者中仅约20%出现这样的高热情况。
全身酸痛:流感患者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常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包括头痛、关节痛、四肢肌肉酸痛等,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作用于神经末梢导致全身酸痛;普通感冒全身酸痛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全身酸痛可能更明显且恢复较慢,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更强烈,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乏力:流感患者常感到极度乏力,体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普通感冒患者乏力症状相对不突出。儿童流感患者乏力表现可能会使家长发现孩子精神状态差,活动明显减少。
3.呼吸道症状
咳嗽:流感患者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咳嗽程度轻重不一;普通感冒咳嗽症状相对较轻,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能有少量咳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咳嗽可能会加重,诱发基础疾病发作,因为流感病毒感染会进一步损伤呼吸道黏膜,加重气道炎症,影响气道通气功能。
鼻塞、流涕:普通感冒鼻塞、流涕症状相对更常见且明显,流感患者鼻塞、流涕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部分流感患者会出现。儿童流感时鼻塞、流涕症状可能因年龄小表达不清而被忽视,但可能会出现呼吸增快等表现。
二、流行病学方面
1.接触史
流感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多在冬春季,南方地区冬春季和夏季均可流行;普通感冒无明显季节性。如果在流感流行季节,有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如家庭内、学校班级内等集体单位中有多人患流感,那么自身患流感的可能性较大。例如在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期间,学生接触流感患者后感染风险明显增加。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居住的养老院等集体场所,如果有流感病例,其他老人感染风险高。儿童在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多,感染流感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病毒核酸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这是诊断流感的重要依据。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感染了流感病毒。一般在发病后的1-3天内进行检测,阳性率较高。对于有流感样症状且有流感接触史的人群,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为流感感染。儿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时,因为儿童采集标本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更熟练操作以获取有效的标本进行检测。
2.抗原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可以较快出结果,但其敏感性相对病毒核酸检测稍低。如果抗原检测为阳性,也提示可能为流感病毒感染。在基层医疗单位或快速初步筛查时常用,但不能仅依靠抗原检测确诊,还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抗原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3.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流感。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不能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对于一些不典型症状的患者,通过血清学检查回顾性判断是否为流感感染有一定价值。儿童进行血清学检查时,要注意采血的量等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