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肺部感染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血常规可反映白细胞等情况,病原学检查有痰液、血液、肺泡灌洗液等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的胸部X线可发现病变及动态变化但敏感度有限,胸部CT尤其是HRCT更清晰且可引导肺穿刺活检;其他检查的血清学有抗体及炎症标志物检测等,各检查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特点及价值。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等情况,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能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例如,在老年多重肺部感染患者中,由于机体反应性差,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但仍有炎症存在。
2.嗜酸性粒细胞:若患者有过敏因素参与的多重肺部感染,如合并真菌等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会升高。
(二)病原学检查
1.痰液检查
痰涂片革兰染色: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真菌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例如,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可能提示葡萄球菌等感染;找到假菌丝和孢子,可能提示真菌感染。但痰液易受口咽部定植菌污染,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痰培养:通过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痰培养的准确性可能有差异,儿童留取合格痰液相对困难,需要正确的留取方法以提高阳性率。
2.血液培养:对于重症多重肺部感染患者,血液培养有助于发现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血行播散导致的肺部感染。在老年人中,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血液培养阳性率可能相对较高。
3.肺泡灌洗液检查:对于疑似重症肺部感染或经常规检查难以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肺泡灌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需谨慎,避免发生并发症。
灌洗液涂片:如发现抗酸杆菌,提示可能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提示真菌感染。
灌洗液培养:能更准确地确定病原菌,对于免疫抑制患者的多重肺部感染诊断价值更高。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检测病原体核酸,可快速检测出常见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军团菌等,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可早期辅助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1.表现特点:可发现肺部的浸润影、实变影等病变。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胸部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如细菌性肺炎常表现为大叶性或小叶性浸润影;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改变。但胸部X线检查对于早期肺部病变的显示可能不如胸部CT敏感,尤其对于一些隐匿部位的病变或微小病灶。在儿童中,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肺部病变的常用方法,但需要注意辐射剂量。
2.动态变化:可观察肺部病变的进展情况,如感染是否加重或吸收好转等。
(二)胸部CT检查
1.高分辨率CT(HR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对于发现早期肺部感染、鉴别肺部病变性质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真菌性肺炎,HRCT可发现结节、空洞、晕轮征等特征性表现;对于病毒性肺炎,可显示磨玻璃影、间质改变等。在老年人和儿童中,HRCT检查能更精准地评估肺部病变,但要注意儿童检查时需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以保证图像质量。
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一些疑难的多重肺部感染患者,尤其是怀疑肿瘤或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真菌、结核等)且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可考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及病原学检查。但该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气胸、出血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需谨慎评估。
三、其他检查
(一)血清学检查
1.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如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军团菌抗体等检测,对于相应病原体感染的诊断有辅助价值。不同抗体的检测窗口期不同,需要结合病程进行动态观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需综合判断。
2.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组织损伤等情况,在多重肺部感染时,CRP常明显升高,且其水平变化可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CRP升高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但仍可作为炎症的参考指标。
降钙素原(PCT):PCT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对于鉴别细菌感染有一定价值。在儿童多重肺部感染中,PCT检测也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相关的情况,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PC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