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检查包含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角膜染色、泪液渗透压、角膜地形图等检查。SchirmerⅠ、Ⅱ试验通过滤纸条测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查泪膜稳定性,荧光素、孟加拉玫瑰红染色看角膜上皮损伤,泪液渗透压辅助诊干眼症,角膜地形图评估角膜形态,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相应特点及需结合具体情况解读。
一、泪液分泌检查
1.SchirmerⅠ试验
原理:通过检测滤纸条被泪液湿润的长度来评估泪液分泌量。
方法:将标准滤纸条一端弯曲5mm,放置于下睑中外1/3交界处的结膜囊内,5分钟后取出,测量滤纸条被泪液浸湿的长度。正常范围为10-15mm/5分钟,小于10mm/5分钟为泪液分泌减少,见于干眼症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可能有差异,儿童的正常范围可能相对较低,但也有一定的参考区间。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过长的人,该试验结果可能更易出现异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SchirmerⅡ试验
原理: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可更准确地评估基础泪液分泌情况。
方法:用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麻醉结膜囊后,将滤纸条放置于结膜囊内,5分钟后测量浸湿长度。主要用于排除神经病变等导致的泪液分泌异常,对于怀疑有神经因素影响泪液分泌的干眼症患者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正常参考区间与SchirmerⅠ试验类似,但在操作上需考虑儿童的配合度等因素,儿童进行该检查时需要更耐心的安抚以保证结果准确。
二、泪膜稳定性检查
1.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
原理:通过观察泪膜从眨眼后完全破裂的时间来评估泪膜的稳定性。
方法: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让患者眨眼数次,然后睁眼,使用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观察泪膜,记录从最后一次睁眼后泪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正常BUT为10-45秒,BUT小于10秒为泪膜不稳定,提示可能存在干眼症。不同年龄人群BUT可能有差异,儿童的泪膜稳定性相对较差,但也有一定的正常范围。对于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由于其对泪膜的影响,BUT可能会缩短,需要注意该检查结果的解读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佩戴隐形眼镜、佩戴时间等。
三、角膜染色检查
1.荧光素染色
原理:荧光素钠可使干燥的角膜上皮着色,通过观察着色的范围和程度来评估角膜上皮的损伤情况。
方法: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溶液后,用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观察角膜,根据着色面积进行分级。轻度着色可能仅为散在的点状着色,重度着色则可能形成较大面积的着色区域。不同年龄人群的角膜对损伤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角膜相对娇嫩,在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必要的损伤。对于有眼部外伤病史或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的人群,角膜染色结果可能更易出现异常。
2.孟加拉玫瑰红染色
原理:孟加拉玫瑰红可使失活的角膜上皮细胞着色,能更敏感地检测角膜上皮的损害。
方法:滴入孟加拉玫瑰红溶液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着色部位提示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或失活区域。对于一些病情较隐匿的干眼症患者,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可能比荧光素染色更易发现早期的角膜上皮病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该染色的临床意义相似,但儿童的检查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以减少患儿的不适。
四、泪液渗透压检查
1.原理:干眼症患者的泪液渗透压通常升高,通过检测泪液渗透压可以辅助诊断干眼症。
2.方法:使用专门的泪液渗透压检测仪器,采集泪液样本进行检测。正常泪液渗透压范围一般在280-300mOsm/L,当泪液渗透压大于308mOsm/L时,高度提示干眼症。不同年龄人群的泪液渗透压正常范围可能略有不同,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其泪液渗透压的正常参考区间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对于儿童和成人患者,该检查可以作为干眼症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特别是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干眼症患者,泪液渗透压检查能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五、角膜地形图检查
1.原理:通过测量角膜表面的曲率等参数,评估角膜的形态,对于干眼症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方法: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对角膜进行检查,分析角膜的前表面曲率、散光等参数。干眼症患者可能出现角膜曲率的改变,如角膜散光增加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角膜地形图正常参考区间不同,儿童的角膜还在发育过程中,其角膜地形图的参数与成人有差异,在解读儿童的角膜地形图结果时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对于有长期戴隐形眼镜病史的人群,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帮助评估隐形眼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以及是否合并干眼症相关的角膜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