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患者可通过呼吸操(腹式、缩唇呼吸)、有氧运动(步行、慢跑)、器械辅助(呼吸训练器、游泳)等锻炼方式改善肺功能,不同锻炼方式有不同做法、原理及优势,各年龄段、性别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锻炼方式坚持锻炼以控制病情。
一、呼吸操锻炼
1.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凹陷,尽量将气呼出,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进行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原理及优势: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膈肌每下降1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350毫升。对于肺气肿患者,通过腹式呼吸能有效提高呼吸效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这种呼吸方式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生活方式中无论是否吸烟的肺气肿患者均可进行,且能长期坚持。对于有肺气肿病史的患者,长期坚持腹式呼吸有助于维持肺功能,减少呼吸困难的发作频率。
2.缩唇呼吸
具体做法:患者闭嘴用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厘米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
原理及优势: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闭合,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提高呼吸效率。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肺气肿患者,女性患者也可安全进行。对于生活方式中存在吸烟等不良习惯的肺气肿患者,缩唇呼吸能帮助改善肺内气体的排出,缓解因肺气肿导致的气短等症状。有肺气肿病史的患者坚持缩唇呼吸可延缓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二、有氧运动锻炼
1.步行
具体方式: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步行速度和距离。一般从慢速步行开始,速度约每分钟60-80步,逐渐增加到每分钟90-100步。每次步行时间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3-5次。
原理及优势:步行是一种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氧气的摄取和利用。对于肺气肿患者,步行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不同性别患者均可进行步行锻炼,年龄方面,中青年肺气肿患者可适当增加步行强度和距离,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有肥胖情况,步行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肺的负担,对肺气肿病情控制有益。有肺气肿病史的患者通过长期坚持步行锻炼,可提高运动耐力,减少因肺气肿引发的活动后气短等不适。
2.慢跑
具体方式:先进行热身活动,如慢走5-10分钟,然后逐渐过渡到慢跑。慢跑的速度以自我感觉稍喘但能持续进行为宜,每次慢跑时间开始可控制在5-10分钟,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原理及优势:慢跑比步行能更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但需要患者有一定的体力基础。对于身体状况较好、年龄较轻的肺气肿患者(排除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情况)可尝试慢跑。慢跑可以进一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的通气量。不过,肺气肿患者在进行慢跑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明显气短、胸闷等不适要立即停止。有肺气肿病史且肺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适当进行慢跑锻炼可提升整体的身体素质和肺功能。
三、器械辅助锻炼
1.呼吸训练器锻炼
具体做法:患者按照呼吸训练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一般是通过口部吸入空气,使训练器内的球囊升起一定高度,每次吸气要深而慢,呼气要平稳,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
原理及优势:呼吸训练器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肺气肿患者均可使用,对于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习惯的肺气肿患者,呼吸训练器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肺功能锻炼。有肺气肿病史的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可以更规范地进行呼吸锻炼,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改善肺功能。
2.游泳
具体方式:根据自身游泳能力选择合适的泳姿,如蛙泳、自由泳等。游泳时要注意保持呼吸的节奏,一般每次游泳时间可从15-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30-4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原理及优势: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在水中浮力的作用下,能减轻身体的重量对胸廓的压迫,同时水的阻力又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对于身体状况较好、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肺气肿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可考虑游泳锻炼。但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要避免冷水游泳,防止引发身体不适。有肺气肿病史且肺功能相对稳定的患者,游泳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的柔韧性,同时水的环境也能让患者在锻炼时感觉相对舒适,增加锻炼的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