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因素如高盐、烟熏腌制、辛辣饮食及缺乏蔬菜水果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相关,环境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地理环境、职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也与慢性胃炎和胃癌有关,高盐破坏胃黏膜屏障、烟熏腌制食物含致癌物质、辛辣刺激胃黏膜、缺乏蔬菜水果致胃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损伤胃黏膜,地理环境影响微量元素及生活方式,职业环境有害物质影响胃部健康。
一、饮食因素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
(一)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高盐摄入会损伤胃黏膜屏障。胃黏膜表面有一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高盐可破坏这一屏障,使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长期如此可能引发慢性胃炎。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长期高盐饮食还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而在胃癌方面,高盐饮食被认为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胃癌发生,高盐饮食在胃内可转化为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是明确的致癌物质,能诱导胃黏膜细胞发生癌变相关的基因改变等。一般人群中,长期保持高盐饮食的人患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风险都会增加,尤其是本身有慢性胃炎病史的人群,高盐饮食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增加癌变风险。
(二)烟熏、腌制食物
烟熏和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例如,烟熏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腌制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强烈的致癌物质。经常食用这类食物会增加胃黏膜受到致癌物质损伤的概率,从而与慢性胃炎的发展以及胃癌的发生相关。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青少年时期如果长期接触这类食物,可能会影响胃黏膜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增加未来患慢性胃炎进而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中老年人群本身胃黏膜功能有所减退,食用烟熏、腌制食物更易加重胃黏膜损伤,提升患病风险。
(三)辛辣饮食
过量食用辛辣饮食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长期下来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对于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对辛辣饮食刺激胃黏膜的不同,但从个体生活方式来看,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再加上长期食用辛辣饮食,对胃黏膜的损伤会更加严重,进而影响慢性胃炎的发生以及增加胃癌的潜在风险。
(四)缺乏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缺乏蔬菜水果会使人体摄入的抗氧化物质不足,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自由基会损伤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引发慢性胃炎。同时,膳食纤维不足会影响肠道正常蠕动,也会间接影响胃的功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时期缺乏蔬菜水果会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胃黏膜的正常构建,成年人缺乏则会使慢性胃炎的发病概率增加,老年人缺乏蔬菜水果除了易患慢性胃炎外,还会因为整体身体机能下降,使胃癌的发生风险进一步升高。
二、环境因素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病因素。它能在胃内生存,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自身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其产生的一些毒素会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不同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总体人群中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往往较高。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由于其胃黏膜处于发育阶段,更容易引发慢性胃炎,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长大后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萎缩等退行性变本身就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进一步加速胃黏膜的病变过程,增加胃癌的发生几率。
(二)地理环境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影响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病情况。例如,某些地区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可能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影响人体。一些高胃癌发病率地区可能与当地土壤中硒等元素含量较低有关,硒元素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硒含量低会使机体对胃癌的抵御能力下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群生活方式也可能不同,进而间接影响胃部健康,比如某些地区居民习惯的饮食结构等与当地地理环境相关,从而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相关联。
(三)职业环境因素
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也与胃部疾病相关。例如,长期接触石棉等物质的职业人群,其患胃部疾病包括慢性胃炎和胃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等途径影响胃部,或者直接通过其他方式损伤胃黏膜。对于从事这类职业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胃部健康的监测,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