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常见眩晕原因,分为原发性(与耳石自身退变有关,老年人常见)和继发性(头部外伤、耳部疾病等导致);临床表现为体位变化时短暂剧烈眩晕、伴眼震及恶心呕吐等;通过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诊断;治疗以复位为主,包括手法复位和机器辅助复位;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轻柔操作,老年人防意外及考虑基础病,女性特殊时期需谨慎。
一、耳石症的定义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耳石症的发病机制
(一)原发性因素
可能与耳石自身退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耳石膜的弹性、稳定性等发生改变,耳石容易脱落。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内耳的老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耳石也会出现生理性的脱落情况。
(二)继发性因素
1.头部外伤:头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后,可能导致耳石脱落。例如头部遭受车祸、跌倒等外伤时,内耳结构受到影响,耳石膜受到冲击,进而引起耳石移位。
2.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等耳部疾病,可能影响内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耳石脱落。以梅尼埃病为例,其内耳内淋巴循环紊乱,内环境改变,可能破坏耳石膜的稳定性,使耳石脱落。
三、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一)眩晕
是耳石症最典型的症状,通常在体位变化时发作,如从卧位坐起、躺下、低头、抬头或翻身等动作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剧烈眩晕。眩晕发作时间一般较短,多数不超过1分钟。例如患者从睡梦中翻身时,瞬间出现强烈的天旋地转感。
(二)眼震
在发作眩晕的同时,患者往往会伴有眼球震颤,医生通过检查眼震可以辅助诊断耳石症。眼震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来回摆动。
(三)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这是因为眩晕刺激了内耳的前庭神经,进而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
四、耳石症的诊断方法
(一)Dix-Hallpike试验
医生让患者坐于检查床上,迅速躺下并头悬于床沿外,然后观察患者的眼震情况和是否出现眩晕。如果在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和特征性眼震,就高度提示为后半规管耳石症。例如,对于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当进行Dix-Hallpike试验时,患者从坐位快速变为头悬垂于床沿下、头向患侧转45°的体位时,会诱发短暂的眩晕和旋转性眼震。
(二)滚转试验
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快速向一侧滚动头部等,通过观察眼震和患者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存在水平半规管等部位的耳石症。
五、耳石症的治疗
(一)复位治疗
1.手法复位:是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半规管类型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例如,对于后半规管耳石症常用Epley法复位,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位变换动作,将耳石复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复位方法是基于耳石的重力作用原理,通过头位的改变使耳石重新回到椭圆囊内。
2.机器辅助复位:一些先进的设备可以辅助进行复位治疗,如使用Semont法复位仪等,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可能有更好的复位效果,但基本原理也是基于头位的精确变换来促使耳石复位。
六、不同人群耳石症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耳石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需要家长更加细心观察。儿童发生耳石症可能与头部外伤、耳部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复位治疗是主要手段,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因为儿童的内耳等结构相对娇嫩,避免因复位操作不当造成额外损伤。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耳石症的高发人群,与老年人内耳结构退变、可能合并多种耳部或全身性疾病有关。老年人在复位治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头位变化,防止耳石再次脱落。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基础疾病对复位治疗的影响以及复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眩晕发作时可能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家属要加强护理,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三)女性
女性耳石症的发生与男性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更年期等,女性的身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内耳的稳定性。妊娠期女性发生耳石症时,复位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对胎儿的影响;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内耳的退变等情况,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激素水平变化对整体健康的影响,适当调整生活方式来辅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