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早期可通过症状评估、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需戒烟,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及康复治疗;急性加重期要确定原因评估病情,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并氧疗,不同人群治疗需个体化调整。
一、早期诊断
1.症状评估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对于有长期吸烟史(通常指每日吸烟量≥10支,持续吸烟≥10年)的人群,需重点关注呼吸系统症状。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风险增加,老年人更应留意相关症状。
症状表现:COPD早期可能出现慢性咳嗽,多为晨间咳嗽明显,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也可伴有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另外,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在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肺功能检查
检查意义: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70%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对于有吸烟等高危因素且出现相关症状的人群,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不同人群差异:在儿童中,COPD相对少见,但对于有遗传易感性(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且有相关呼吸道症状的儿童也需考虑进行肺功能评估。而对于老年人群,肺功能检查时需考虑其呼吸肌力量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尽量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3.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COPD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晚期可出现肺纹理粗乱、肺气肿征象等。
CT检查: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COPD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在诊断早期COPD时,CT检查可发现一些细微的结构改变,对于有不典型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二、治疗方法
1.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预防和治疗COPD的重要措施。无论病程长短,戒烟都可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对于所有COPD患者,都应强烈建议并帮助其戒烟,这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改善气短症状;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可长期扩张支气管,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气管舒张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等因素来选择。
糖皮质激素:对于FEV<50%预计值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COPD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对于儿童患者,更需谨慎评估使用的必要性和风险。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有氧运动)和营养支持。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提高呼吸效率;运动训练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免疫功能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运动强度等需进行个体化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的运动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且有效。
2.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加重原因及病情评估: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等。需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通过肺功能检查了解气流受限情况等。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同稳定期治疗,可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和症状。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一般使用5-7天。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抗生素:当患者出现脓性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需使用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等。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其年龄、体重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对儿童听力等的影响等。
氧疗:纠正低氧血症,一般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氧疗可提高生存率。不同人群在氧疗时需注意氧流量等的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氧疗的耐受性和反应需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