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护理诊断包括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有改善气体交换(休息与体位、氧疗护理)、清理呼吸道无效(指导有效咳嗽、胸部物理治疗)、增强活动耐力(制定运动计划、呼吸肌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患者有相应不同操作及结合生活方式的护理要点。
一、慢阻肺的护理诊断
(一)气体交换受损
1.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耗氧量增加有关
对于不同年龄的慢阻肺患者,儿童患者可能因先天性气道发育等因素导致基础情况不同,而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呼吸功能储备差,更容易出现气体交换受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患者气道内有害物质沉积更多,加重气道阻塞,进而影响气体交换。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炎症反应会进一步破坏气道结构,加重气体交换障碍。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1.与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气道痉挛有关
年龄较大的患者咳嗽反射相对减弱,儿童患者可能因不会有效咳痰而导致痰液难以排出。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的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度增加。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已经受损,更易出现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情况。
(三)活动无耐力
1.与能量消耗增加、缺氧有关
不同年龄的慢阻肺患者活动耐力不同,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儿童患者活动量相对小但疾病影响其能量代谢。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的患者肌肉耐力更差。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活动时耗氧量增加更明显,导致活动无耐力。
二、慢阻肺的护理措施
(一)改善气体交换
1.休息与体位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整体位,半卧位或坐位可使膈肌下降,减轻呼吸困难。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舒适体位,避免强迫体位加重不适。老年患者要注意体位变换时的安全,防止跌倒。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方式方面,建议患者戒烟,远离污染环境,减少气道刺激因素。
2.氧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浓度25%-29%。因为长期高流量吸氧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对于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流量。儿童患者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吸氧安全有效,老年患者要注意吸氧管道的固定,防止脱落。
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血氧情况调整氧疗方案。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缓解等。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1.指导有效咳嗽
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2-3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儿童患者需要家长协助指导,耐心教导正确的咳嗽动作。老年患者要注意咳嗽时的力度,避免因咳嗽过度导致疲劳或伤口疼痛(如有合并症)。
2.胸部物理治疗
可以采用胸部叩击与震颤的方法。胸部叩击时,患者取侧卧位,叩击者手指并拢,手掌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背部,每侧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震颤是在患者胸廓部加压,随着患者呼气时作震颤动作。对于儿童患者,要轻柔操作,避免造成损伤。老年患者骨骼相对脆弱,叩击和震颤力度要适中。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使痰液稀释,利于痰液排出。生活方式上,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
(三)增强活动耐力
1.制定运动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活动耐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步行、上下楼梯、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开始时运动时间短,强度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儿童患者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轻度运动,如在家长陪同下的户外散步等。老年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平坦的场地,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和呼吸肌力量。生活方式上,鼓励患者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久坐不动。
2.呼吸肌训练
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缩唇呼吸训练:患者闭嘴用鼻吸气,然后缩唇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儿童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时要耐心引导,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进行训练,避免过度疲劳。生活方式中,戒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