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进行病史采集与眼部检查,包括询问糖尿病等相关病史及视力、眼底检查;要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鉴别,不同病变有不同病变特点和病史关联;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还有各自眼部表现特点及鉴别重点。
一、病史采集与眼部检查
1.病史采集
糖尿病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糖尿病的发病时间、类型(1型或2型)、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例如,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较高。不同类型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多在发病5-10年后逐渐出现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发病时就可能存在视网膜病变相关风险因素。
其他相关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这些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协同作用。高血压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高血脂会影响视网膜血管的脂质代谢等。
2.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检测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视力受损程度不同,早期可能视力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会逐渐下降。
眼底检查:直接眼底镜检查可初步观察视网膜情况,散瞳后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详细检查视网膜血管、黄斑等部位。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等病变表现。例如,微动脉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见体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上出现的小的红色圆形斑点,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周细胞丢失,导致局部血管膨出形成。
二、与其他眼底病变的鉴别
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病变特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主要有动脉痉挛、硬化,视网膜出血多为火焰状、条状,渗出多为棉絮斑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比,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动脉改变更为明显,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呈铜丝样或银丝样改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了血管改变外,微动脉瘤是其较特征性表现。例如,在眼底镜下,可清晰区分两种病变的血管及出血、渗出形态差异。
病史关联: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情况对病变影响较大,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及相应血糖控制情况特点。
2.视网膜静脉阻塞
病变特点: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大量出血,可累及黄斑区。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出血通常较为广泛,呈片状,且静脉阻塞处可出现明显的血管管径异常,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动脉瘤等表现是其独特之处。例如,通过眼底造影检查,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见静脉回流受阻,荧光素渗漏等情况,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其特有的微动脉瘤及血管渗漏特点。
病史关联: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多有血管壁病变、血液高凝状态等相关病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病史有明显区别。
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病变特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表现为黄斑区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湿性则表现为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渗出等。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鉴别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变主要集中在黄斑区,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黄斑区外,周边视网膜也可能有病变,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动脉瘤等在周边视网膜更易发现。例如,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清晰显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黄斑区结构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
病史关联: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年龄有一定差异,且病史中无糖尿病相关内容。
三、特殊人群的鉴别考虑
1.儿童糖尿病患者
眼部表现特点: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时,由于其眼部血管发育特点,病变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眼底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可能对视力影响较大。与成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比,儿童患者的病变在早期可能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其未来视力发育受影响的风险更高。
鉴别重点:要与先天性眼底异常等疾病鉴别,先天性眼底异常可能有不同的眼底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儿童糖尿病发病情况)、全面眼底检查及长期随访观察来区分。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眼部变化特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血糖波动可能影响视网膜病变。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后,部分患者视网膜病变可能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病变可能进展。需要在妊娠期及产后密切监测眼底,与妊娠期其他可能引起眼底改变的因素鉴别,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引起的眼底改变。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眼底改变有其自身特点,通过详细检查可区分与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
鉴别要点:结合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史、血糖变化情况以及眼部病变在妊娠期和产后的动态变化来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