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肺炎可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脓胸和脓气胸、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呼吸衰竭因肺部炎症致通气和换气障碍,婴幼儿及合并基础病者易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心力衰竭因炎症等致心肌功能受影响、肺循环阻力增加等,婴幼儿及有基础心脏疾病者易发生,表现为心率呼吸加快、肝脏增大等;中毒性脑病因毒素致脑水肿等,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者易发生,表现为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脓胸和脓气胸因病原体感染累及胸膜等,某些致病性强的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脓胸有高热呼吸困难等表现,脓气胸有脓胸表现及击水音等;中毒性肠麻痹因细菌毒素致胃肠功能紊乱,年龄小及病情重的患儿易发生,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等。
一、呼吸衰竭
1.发生机制:儿童支气管肺炎时,肺部炎症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泡通气不足,使肺泡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影响气体交换,导致血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呼吸衰竭。例如,有研究显示,肺炎患儿肺部炎症范围较大时,更易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异常改变。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功能相对较弱,肺部的储备能力差,在患支气管肺炎时更容易发生呼吸衰竭。此外,合并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肺炎发生时,心肺功能相互影响,也会增加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3.表现: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口唇、甲床发绀;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等。
二、心力衰竭
1.发生机制: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可影响心肌功能,同时肺部炎症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可使肺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另外,病原体毒素还可能直接损伤心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引发心力衰竭,特别是在婴儿时期,心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生。研究表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中,心肌收缩力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影响因素:年龄因素是重要影响之一,婴幼儿心脏储备功能差,患支气管肺炎时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基础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肺炎状态下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3.表现:患儿可出现心率加快,婴儿心率可超过160次/分钟;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钟;肝脏迅速增大;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等。
三、中毒性脑病
1.发生机制:细菌或病毒产生的毒素可引起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同时,肺部炎症引起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可影响脑的代谢,干扰脑的正常功能。例如,一些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其产生的毒素容易导致中毒性脑病的发生。研究发现,炎症介质的释放在中毒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炎症介质会破坏血-脑屏障,影响脑的正常生理功能。
2.影响因素: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血-脑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在患支气管肺炎时,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毒素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中毒性脑病。年龄越小,发生中毒性脑病的相对风险越高。
3.表现:患儿可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瞳孔改变等神经系统体征。
四、脓胸和脓气胸
1.发生机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炎症累及胸膜时,可导致胸腔内出现脓性渗出物形成脓胸。如果病变累及肺泡和细支气管,造成肺组织坏死、破裂,气体进入胸腔则形成脓气胸。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较易并发脓胸和脓气胸,这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酶可破坏肺组织。
2.影响因素:病原体的类型是重要影响因素,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感染更易引发脓胸和脓气胸。同时,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也有影响,免疫功能较低下的儿童,在患支气管肺炎时,发生脓胸和脓气胸的风险相对较高。
3.表现:脓胸患儿可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等表现;脓气胸患儿除了有脓胸的表现外,还可在患侧听到击水音等特殊体征。
五、中毒性肠麻痹
1.发生机制:肺部炎症时,细菌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毒素刺激导致肠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出现中毒性肠麻痹。研究表明,肺炎患儿体内的炎症介质会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和肌肉运动功能,从而引发中毒性肠麻痹。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在患支气管肺炎时,更容易受到细菌毒素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此外,肺炎病情较重、炎症反应强烈的患儿,发生中毒性肠麻痹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3.表现:患儿出现腹胀明显,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同时可伴有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