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少见生长缓症状轻,恶性以扁桃体癌多见与多种因素有关;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超声、CT、MRI)和病理活检;治疗上良性多手术切除,恶性分手术、放疗、化疗,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并针对性处理。
一、扁桃体肿瘤的分类及特点
扁桃体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相对少见,常见的有扁桃体息肉、乳头状瘤等,一般生长缓慢,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咽部异物感等表现。恶性肿瘤中以扁桃体癌较为多见,多为鳞状细胞癌,好发于40-6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早期可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咽痛、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扁桃体部位,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还会触诊颈部淋巴结,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及质地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扁桃体区域及颈部淋巴结的情况,有助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但对于微小病变的敏感性相对有限。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扁桃体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向周围组织侵犯,还可了解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方面优于CT,对于评估肿瘤范围和制定手术方案有帮助。
3.病理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扁桃体肿瘤的金标准。医生会通过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等。
三、治疗方法
1.良性肿瘤治疗
手术切除:对于体积较小、有症状的良性肿瘤,如扁桃体息肉、乳头状瘤等,可在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经扁桃体切除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预后通常较好,复发风险相对较低。
2.恶性肿瘤治疗
手术治疗
扁桃体癌早期:对于局限于扁桃体的早期扁桃体癌,可考虑行扁桃体癌根治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同时根据情况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晚期肿瘤:如果肿瘤侵犯范围较广或有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等情况,手术可能需要更广泛的切除范围,但手术风险也相应增加,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对于手术切除后病理提示有高危因素,如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的扁桃体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根治性放疗:对于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扁桃体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化疗
诱导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扁桃体癌患者,可在手术或放疗前采用诱导化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或放疗的敏感性。
辅助化疗:在手术或放疗后,对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进行辅助化疗,进一步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
姑息化疗:对于晚期无法治愈的扁桃体癌患者,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谨慎选择。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扁桃体肿瘤相对少见,若发生扁桃体肿瘤,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检查带来的辐射等危害。治疗上需更加谨慎权衡手术、放疗、化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能通过局部切除等相对微创方式解决的良性肿瘤尽量采用微创方式,恶性肿瘤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能力。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对于手术治疗,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术后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放疗和化疗时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尽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到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哺乳期等。如果是妊娠期发现扁桃体肿瘤,治疗需更加谨慎,权衡胎儿和母亲的健康状况,可能需要延迟一些治疗措施直至分娩后;哺乳期患者进行放化疗等治疗时,需考虑到药物等对乳汁的影响,可能需要暂停哺乳。
4.有吸烟饮酒史患者: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扁桃体肿瘤患者,在治疗后必须严格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是扁桃体癌等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继续吸烟饮酒会增加肿瘤复发和第二原发肿瘤发生的风险。
总之,扁桃体肿瘤的处理需要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良恶性、分期等,由多学科团队(包括耳鼻喉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放疗科医生等)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