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支气管炎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过敏反应等引起,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与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机体因素等有关,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孕妇治疗各有特点。
一、为什么会得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因有所不同:
急性支气管炎
感染因素:病毒是常见病因,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损伤气道黏膜,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多见,比如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已受损的气道引发炎症。
物理、化学刺激: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等)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例如长期处于污染的工作环境中,吸入过多刺激性气体,患急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增加。
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气道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引发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吸烟: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还可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多。据统计,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且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和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臭氧、甲醛等),可损伤气道黏膜及其防御功能,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例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感染因素:与急性支气管炎类似,病毒、细菌等反复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复的感染可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增厚、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
机体因素: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也易患慢性支气管炎。另外,营养因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缺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二、支气管炎怎么治疗
急性支气管炎
一般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对于有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应注意保暖。
对症治疗:
止咳:若咳嗽无痰或痰少,可选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物。
祛痰:对于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者,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祛痰药物,也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如使用氨溴索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
平喘:对于气喘明显的患者,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氨茶碱口服,或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等。
抗感染治疗: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一般情况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或根据当地病原菌耐药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如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
镇咳祛痰:同急性支气管炎的对症治疗,可使用祛痰药及镇咳药物改善症状。
平喘:可选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或茶碱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以缓解气喘症状。
缓解期治疗
戒烟:这是最重要的措施,戒烟可使支气管黏膜纤毛功能得以恢复,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可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预防感冒:可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减少病毒、细菌感染的机会,从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支气管炎时,由于其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更应密切观察病情。用药需谨慎,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时,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更加关注呼吸功能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孕妇患支气管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