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喘息等,与多种因素相关;肺功能检查中通气功能检测见FEV/FVC等异常,还有激发、舒张试验;胸部X线或CT用于排除其他病;过敏原检测分体内外;其他检查如痰液、动脉血气分析辅助评估,要综合判断并与其他病鉴别,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支气管哮喘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不典型哮喘,而成年患者喘息等典型症状相对更明显。例如,一些儿童可能只是长期反复咳嗽,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等刺激后咳嗽加重,容易被误诊为普通咳嗽。
2.症状发作规律:症状往往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因素相关。比如,接触花粉后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运动后也可能出现气急、喘息等症状。
二、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在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痉挛、狭窄,患者的FEV/FVC会降低,一般低于70%或80%预计值。这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重复检测可以观察肺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例如,经过平喘治疗后,若FEV/FVC较前改善,则支持哮喘的诊断。
呼气峰流速(PEF):PEF及其变异率也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哮喘患者的PEF昼夜变异率常大于20%。可以让患者自行使用峰流速仪监测PEF,了解病情的波动情况。比如,患者每天清晨和傍晚测量PEF,若差值大于20%,提示存在气道可逆性改变,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2.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对于通气功能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的患者,可采用吸入激发剂(如组胺、乙酰甲胆碱等)进行激发试验。若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支持哮喘的诊断。但在患者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时一般不宜进行该项检查,以免诱发严重哮喘发作。
3.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常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吸入后,若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则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支持哮喘的诊断。
三、胸部X线或CT检查
1.胸部X线:在哮喘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喘息、咳嗽等症状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例如,肺炎患者胸部X线可发现肺部有炎症浸润阴影,而哮喘患者一般无此表现。
2.胸部CT:对于一些不典型哮喘或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的患者,胸部CT可能有助于发现气道壁增厚、黏液栓塞等情况,但一般不作为哮喘的常规诊断检查。例如,当怀疑哮喘合并气道异物时,胸部CT可能会有相应发现。
四、过敏原检测
1.体内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的过敏原提取液滴于患者皮肤,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在点刺部位会出现风团样反应。通过检测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可以帮助明确患者的过敏原,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尽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尘螨接触。
2.体外过敏原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这种检测方法相对更安全,尤其适用于皮肤试验有禁忌或结果难以解释的患者。例如,检测出患者血清中对某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对该食物过敏,需要避免食用相关食物。
五、其他相关检查
1.痰液检查:在哮喘发作时,痰液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通过对痰液进行细胞学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气道炎症情况,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例如,观察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可以辅助评估气道炎症的程度。
2.动脉血气分析:在重度或危重度哮喘发作时,可出现低氧血症,PaO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降低,pH值上升,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若病情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严重,可出现CO潴留,PaCO升高,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同时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该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例如,当患者PaO明显降低,PaCO升高时,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支气管哮喘时,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要与其他类似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源性哮喘等进行鉴别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在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时需要特别考虑其生理特点和特殊需求,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