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咽喉炎包括急性和慢性,二者在定义、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治疗及不同人群特点上有差异,慢性咽炎有多种诱因及症状表现,咽喉炎急性和慢性表现不同,诊断和治疗各有原则,不同人群患咽喉炎时特点和应对不同。
一、定义与涵盖范围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彻底治愈。其发病因素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等有关。
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刺激等因素易诱发;慢性咽喉炎病因与慢性咽炎类似,还可由急性咽喉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明显,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咽痛,分泌物黏稠者常感咽部有异物感,需频繁清嗓,易引起恶心。症状可因受凉、劳累、多言等因素加重。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疼痛,吞咽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原体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下颌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慢性咽喉炎:症状与慢性咽炎类似,但有时可能更强调喉部的不适,如喉部干燥感、声音嘶哑等,声音嘶哑可为间歇性,也可为持续性,过度用嗓后症状加重。
三、发病部位细节区别
慢性咽炎:病变主要在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的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以口咽部最为常见,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可有少许黏稠分泌物附着。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病变累及咽喉部,咽部和喉部黏膜均可能出现急性充血肿胀;喉部检查可见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亦可充血,声带边缘增厚,闭合不全。
慢性咽喉炎:咽部和喉部黏膜均存在慢性炎症改变,咽部表现同慢性咽炎,喉部可见喉黏膜慢性充血,声带失去正常的粉红色而呈灰白色,声带边缘增厚,粗糙不平,有的可见声带小结或息肉。
四、诊断方法要点
慢性咽炎: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及局部检查。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职业及环境因素等,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炎症表现即可诊断。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根据病史(如受凉、过度用嗓等诱因)、典型症状(咽痛、声嘶等)及喉部检查(喉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等)可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慢性咽喉炎:结合病史、症状及局部检查,咽部及喉部均有慢性炎症表现,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
五、治疗原则差异
慢性咽炎:
一般治疗: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戒烟酒,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药物治疗:常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含片(如碘喉片)等局部治疗药物,中医中药可根据辨证施治给予清热利咽、滋阴润肺等药物。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引起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引起者可选用抗生素,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喉片含服等。
慢性咽喉炎:治疗原则同慢性咽炎,但对于有声带病变(如声带小结、息肉等)导致声音嘶哑明显者,可能需要考虑嗓音训练、雾化吸入等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声带病变。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儿童人群:儿童慢性咽炎可能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饮食不当(如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有关,症状可能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因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频繁清嗓。儿童咽喉炎中急性咽喉炎相对常见,多因病毒感染,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情况,一般治疗上需更注重休息、多饮水,药物使用需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成年人群:成年人慢性咽炎多与职业因素(如教师、歌手等用嗓过度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等有关,治疗上需更强调去除诱因,如教师等用嗓人群需注意正确用嗓方法。成年人咽喉炎中急性咽喉炎可能因劳累、熬夜等诱发,治疗时需注意休息调整生活方式。
老年人群:老年慢性咽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用药需更加谨慎。老年咽喉炎患者的治疗同样要关注基础疾病,急性咽喉炎时要警惕感染扩散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