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储备是儿童正视化过程中保留的远视度数,3岁左右正常储备+2.00D~+2.50D,6岁左右+1.00D~+1.50D,9岁左右+0.50D左右,婴幼儿期到学龄期眼球发育致远视储备变化,需关注双眼差异,过低易近视、过高需排查问题,可通过定期检查、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调整饮食来应对,儿童需家长关注视力,正规机构验光复查,异常表现及时就医保障视力健康。
远视储备是儿童正视化过程中保留的远视度数,3岁左右正常储备+2.00D~+2.50D,6岁左右+1.00D~+1.50D,9岁左右+0.50D左右,婴幼儿期到学龄期眼球发育致远视储备变化,需关注双眼差异,过低易近视、过高需排查问题,可通过定期检查、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调整饮食来应对,儿童需家长关注视力,正规机构验光复查,异常表现及时就医保障视力健康。
一、远视储备的定义
远视储备是指儿童正视化过程中保留的远视度数,是眼睛的生理性远视,是眼睛的“后备军”,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降低,最终达到正视状态(视力1.0左右,屈光度数0)。
二、验光单上远视储备相关指标查看方法
1.球镜度数(Spherical,SPH)
含义:球镜度数反映的是近视或远视的度数,“+”表示远视,“-”表示近视。例如验光单上显示+1.00D,就是远视100度。
不同年龄对应的正常远视储备范围:
3岁左右:正常远视储备通常在+2.00D~+2.50D左右。这个阶段孩子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有一定的生理性远视,有助于适应儿童期眼球前后径较短的特点。
6岁左右:正常远视储备大概在+1.00D~+1.50D。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
9岁左右:正常远视储备一般在+0.50D左右。
2.年龄与远视储备的关系
婴幼儿期:新生儿眼球前后径较短,通常有+2.50D~+3.00D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
学龄前期:3-6岁是远视储备快速消耗的阶段,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验光情况,因为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远视储备消耗过快,容易导致近视提前发生。
学龄期:6岁以后,孩子的眼球继续发育,远视储备持续下降,到青春期前后逐渐达到正视。
3.双眼差异
要注意双眼球镜度数是否对称。如果双眼球镜度数差异较大,比如一只眼远视+1.00D,另一只眼远视+2.00D,可能提示眼睛发育不均衡,需要进一步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影响视力发育的因素,如斜视等问题。
三、远视储备异常的影响及应对
1.远视储备过低或过高的影响
远视储备过低: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低于正常范围,比如3岁孩子球镜度数低于+2.00D,提示近视发生的风险增加。因为远视储备消耗过快,眼球可能会过早地向近视方向发展,随着年龄增长,更容易发展为真性近视。
远视储备过高:远视储备过高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6岁孩子球镜度数高于+1.50D,可能提示眼球发育迟缓,需要排查是否存在影响眼球正常发育的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等。
2.应对措施
定期检查:建议3岁以下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验光检查,3-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验光检查,密切监测远视储备的变化情况。
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阅读和书写姿势: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保持正确的阅读和书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cm左右的距离,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或趴着看书等不良姿势。学龄儿童在学校学习时,老师要督促孩子保持正确坐姿;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时,也要随时提醒孩子调整姿势。
控制用眼时间:减少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也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并且每使用电子设备30-40分钟,要让眼睛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做眼保健操等。
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户外活动应不少于3小时,学龄儿童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的眼睛接受自然光线刺激,有助于眼球正常发育,维持正常的远视储备。
饮食调整:保证孩子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绿色蔬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叶黄素可以过滤蓝光,保护黄斑区。
四、特殊人群(儿童)的特别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眼睛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在带孩子进行验光检查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根据孩子远视储备的变化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干预措施。如果发现孩子有视物模糊、眯眼、歪头看东西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保障孩子的视力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