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可引发呼吸系统、全身及其他伴随等多方面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不同病原体及年龄表现有差异)、咳痰(不同病原体感染痰液性状不同,老年人咳痰能力弱)、呼吸困难(发生机制及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不同感染源及年龄表现不同)、乏力(老年人需警惕合并基础疾病加重)、肌肉酸痛(炎症因子释放所致,女性生理期可能更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有胸痛(累及胸膜时的特点及不同人群表现)、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及特殊人群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症状
(一)咳嗽
一般情况:肺部感染时,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咳痰。不同病原体导致的肺部感染咳嗽特点有所差异,例如细菌性肺部感染时,咳嗽可能伴有较多脓性痰液;病毒性肺部感染初期多为干咳,后续可能有少量白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肺部感染时咳嗽表现可能更具特点,婴幼儿不会有效咳痰,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发绀等,同时伴有咳嗽,而年长儿咳嗽症状相对更易被描述,如学龄儿童能表述咳嗽的轻重、频率等情况。
(二)咳痰
痰液性状:
细菌性感染常咳黄色脓痰,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多,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渗出,与痰液混合形成脓痰。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典型痰液可呈铁锈色痰,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变性所致。
病毒性感染初期多为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发展,若合并细菌感染则可变为脓性痰。
真菌性肺部感染时,痰液可呈黏稠胶冻状。
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肺部感染时,咳痰能力相对较弱,痰液不易咳出,可能导致痰液在气道内积聚,加重肺部感染情况,需要加强痰液引流等处理。
(三)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肺部感染时,肺部炎症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气体交换障碍,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浅促,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能伴有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情况,因为儿童呼吸功能储备相对较差,肺部感染后更易影响呼吸功能;妊娠期女性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时,需要特别注意对胎儿的影响,因为母体氧供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氧供情况,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体温变化:肺部感染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可为低热(体温37.3-38℃)、中度发热(体温38.1-39℃)或高热(体温≥39℃)。一般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多较明显,体温波动较大;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程度相对多样,部分可为低热,也有部分可出现高热。
年龄与发热关系:新生儿肺部感染时发热表现不典型,可能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而不是像年长儿那样明显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后体温变化不显著,需要通过其他表现如精神萎靡、拒奶等综合判断是否有肺部感染。
(二)乏力
产生原因:肺部感染时,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身体代谢增加,毒素吸收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
特殊人群影响:老年人肺部感染出现乏力时,需要警惕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加重,因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乏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增加跌倒等风险,要加强护理和观察。
(三)肌肉酸痛
发生机制:肺部感染时,体内炎症因子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因子可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肌肉酸痛。
性别差异相关:一般来说,性别对肌肉酸痛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女性生理期肺部感染时,需要考虑生理期身体状态对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影响,可能肌肉酸痛感觉会相对更明显一些,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三、其他伴随症状
(一)胸痛
疼痛特点:肺部感染累及胸膜时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隐痛或牵拉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可加重。例如胸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时,胸痛较为明显。
不同人群胸痛表现:儿童肺部感染合并胸痛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大叶性肺炎累及胸膜时也可出现胸痛,儿童可能表述不清,表现为哭闹、拒动等;青壮年肺部感染出现胸痛时,多能较明确表述疼痛情况,而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胸痛时,需要警惕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因为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要进行详细鉴别诊断。
(二)消化道症状
常见表现:部分肺部感染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这是因为肺部感染时炎症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消化道功能。例如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婴幼儿肺部感染时消化道症状可能更突出,如频繁呕吐、腹泻等。
特殊人群消化道症状处理:妊娠期女性肺部感染出现消化道症状时,要注意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方式缓解消化道症状,如通过调整饮食等非药物方法;对于婴幼儿肺部感染出现消化道症状,要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婴幼儿体液调节能力差,消化道症状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