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可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临床表现上病毒性起病相对较急、全身症状轻,有上呼吸道前驱症状、阵发性干咳、低热等;细菌性起病可急可缓、全身症状重,有高热、寒战、乏力等,咳嗽剧烈、痰为脓性。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病毒性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RP病毒性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细菌性多明显升高;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明确病毒性,痰培养出致病菌可确诊细菌性。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病毒性多无明显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细菌性部分有肺纹理增粗紊乱、小片状阴影等,医生综合多方面信息判断感染类型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儿童患者有其特殊表现及用药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特点
(一)病毒性支气管炎
起病相对较急,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多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咳嗽一般为阵发性干咳,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一般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儿童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时间可能相对成人稍长,但整体热度相对较低且一般情况尚可。
例如,研究表明,在病毒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约70%-80%起病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发热多为低热,持续时间较短。
(二)细菌性支气管炎
起病可急可缓,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咳嗽相对较剧烈,痰量较多,且多为脓性痰,颜色可呈黄色或绿色。儿童细菌性支气管炎时,可能因感染累及呼吸道,导致呼吸增快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相比病毒性支气管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加重趋势。
比如,临床观察发现,细菌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约60%以上会出现体温超过39℃的情况,且脓性痰的出现率较高。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病毒性支气管炎: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常升高。儿童由于免疫特点,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可能更为明显,一般白细胞总数在(4-10)×10/L左右,淋巴细胞占比可超过60%。
细菌性支气管炎: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一般白细胞总数可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占比多在70%以上,儿童细菌性支气管炎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可能更为显著,尤其是严重细菌感染时。
例如,一项针对儿童支气管炎的血常规研究显示,病毒性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细菌性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二)C反应蛋白(CRP)
病毒性支气管炎: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升高幅度通常较小,多在10mg/L以下。
细菌性支气管炎:CRP多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10mg/L,且升高程度常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儿童细菌性支气管炎时,CRP升高更为常见且幅度往往较大。
有研究指出,细菌性支气管炎患者中CRP>10mg/L的比例可达80%以上,而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中CRP升高比例相对较低。
(三)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常见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核酸,若检测到相应病毒核酸,则可明确为病毒性支气管炎。儿童由于呼吸道标本采集相对困难,但通过合适的采集方法仍可有效检测,例如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通过鼻咽拭子PCR检测可快速明确病原。
细菌学检查:可进行痰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则可确诊为细菌性支气管炎。但痰培养有时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儿童进行痰培养时,需注意采集合格的痰液标本,避免污染。
三、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
病毒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多无明显异常改变,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儿童由于肺部组织相对稚嫩,肺纹理增粗可能更为常见,但一般无明显实变影等典型肺炎表现。
细菌性支气管炎:部分患者胸部X线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严重时可能出现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阴影等,儿童细菌性支气管炎时,若合并细菌感染较重,可能出现肺部小斑片状阴影,需要与肺炎等疾病相鉴别。
临床中发现,约30%-40%的细菌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X线可出现异常改变,而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X线异常比例相对较低,多在10%以下。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支气管炎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引起,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儿童与成人)在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医生全面细致地进行评估,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儿童病毒性支气管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细菌性支气管炎多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南,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