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有滤泡增生可由局部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引起,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影响生活质量,可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诊断,治疗包括一般、药物、物理治疗,预防需积极防治邻近器官炎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用嗓卫生。
一、慢性咽喉炎有滤泡增生的原因
(一)局部炎症刺激
1.长期的咽喉部炎症:如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炎症持续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增生,形成滤泡。例如,患者因感冒后未及时有效治疗,咽喉部炎症迁延不愈,就可能引发滤泡增生。
2.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鼻腔、鼻窦的炎症,如鼻窦炎,其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长期刺激咽喉黏膜,也可引起滤泡增生。例如,鼻窦炎患者常伴有咽喉部异物感、滤泡增生等表现。
(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
1.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咽喉黏膜,损伤黏膜上皮,导致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长期吸烟的人群,慢性咽喉炎伴滤泡增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饮酒:酒精对咽喉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咽喉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进而促使滤泡增生。例如,经常过量饮酒的人,咽喉部更容易出现炎症及滤泡增生情况。
3.过度用嗓: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长期过度用嗓,咽喉部黏膜频繁受到摩擦和刺激,容易引发慢性炎症,导致滤泡增生。比如,一位长期讲课的教师,可能会逐渐出现咽喉部滤泡增生的情况。
(三)环境因素作用
1.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雾霾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化学物质会持续刺激咽喉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滤泡增生。例如,在重工业城市生活的人群,慢性咽喉炎伴滤泡增生的比例可能高于环境良好地区的人群。
2.温度、湿度不适:长期处于干燥、寒冷或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咽喉黏膜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炎症,进而出现滤泡增生。比如,在冬季暖气供应不足的干燥环境中生活,咽喉黏膜容易受损,引发炎症及滤泡增生。
二、滤泡增生的表现及影响
(一)局部表现
1.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尤其是在吞咽口水时较为明显。滤泡增生明显时,这种异物感会更加突出。
2.咽干、咽痒:由于咽喉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分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出现咽干的感觉,同时还可能伴有咽痒,引起频繁的刺激性咳嗽。
(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1.影响吞咽和呼吸:严重的滤泡增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吞咽功能,导致吞咽时稍有不适,尤其在吞咽较硬食物时可能感觉不顺畅。对于呼吸,一般滤泡增生本身对呼吸影响不大,但如果滤泡增生同时伴有咽喉部黏膜明显肿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气,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心理影响:长期的咽部异物感等不适症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烦躁等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咽喉部的不适而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工作效率下降。
三、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咽喉部黏膜的情况,看到滤泡的大小、数量、分布等。例如,电子喉镜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咽喉部的细微结构,准确判断滤泡增生的程度。
(二)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咽喉部不适症状出现的时间、是否有反复发作的咽喉炎病史、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用嗓情况等)、环境因素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明确滤泡增生的可能原因。
四、治疗及预防措施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用嗓,让咽喉部得到充分休息。例如,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授课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讲课。
改善环境:尽量避免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比如,使用空气加湿器改善室内干燥环境。
2.药物治疗:对于有咽干、咽痒、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一些局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起到清洁口腔、杀菌消炎的作用;也可使用一些咽喉含片,缓解咽部不适。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不当加重病情。
3.物理治疗:对于滤泡增生较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低温等离子消融等物理治疗方法,去除增生的滤泡。但物理治疗需谨慎操作,尤其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咽喉部组织较为娇嫩,物理治疗需更加谨慎评估。
(二)预防
1.积极防治邻近器官炎症:及时治疗鼻腔、鼻窦的炎症,防止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例如,患有鼻窦炎时应积极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喉黏膜的刺激。
3.注意用嗓卫生:对于用嗓较多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要注意正确的用嗓方法,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用嗓,工作间隙适当饮水,保持咽喉部湿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