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炎包括睑缘炎等,多由葡萄球菌感染等引起,有不同类型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需结合病史等,治疗分类型且儿童用药需注意安全,预防要保持眼部清洁等;麦粒肿是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由葡萄球菌感染致,有内外之分及相应表现,诊断靠临床表现,需与霰粒肿鉴别,治疗早期热敷等,预防要注意眼部卫生等。
一、定义与病因
眼睑炎
定义:眼睑炎是一种眼睑组织的炎症,可分为睑缘炎、睑腺炎等不同类型。
病因:多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关,此外,不良的卫生习惯、脂溢性皮炎、过敏反应等也可能诱发眼睑炎。例如,长期不注意眼部清洁,睑缘部位的油脂、皮屑等堆积,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患有脂溢性皮炎的患者,皮肤油脂分泌异常,也易波及眼睑导致炎症发生。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中不注意眼部卫生的人群更易患病,有脂溢性皮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史方面存在相关疾病史。
麦粒肿
定义: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主要是葡萄球菌感染,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因用手揉眼等导致细菌侵入眼睑腺体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可能相对更易发病,病史方面若有经常用手揉眼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情况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眼睑炎
睑缘炎:可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角性睑缘炎。鳞屑性睑缘炎主要表现为睑缘充血、潮红,睫毛根部有鳞屑附着,去除鳞屑后可见充血的睑缘表面但无溃疡;溃疡性睑缘炎症状较鳞屑性重,睫毛根部有小脓疱,去除脓疱后可见出血性溃疡,睫毛易脱落且不易再生;眦角性睑缘炎多发生于外眦部,表现为外眦部睑缘及皮肤充血、糜烂、皲裂等。不同类型的眼睑炎在不同年龄、性别的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儿童患者由于皮肤黏膜相对娇嫩,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如溃疡性睑缘炎时儿童可能更易出现睫毛脱落等情况。
麦粒肿
外麦粒肿:初起时眼睑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硬结,硬结边界不清,一般2-3日后硬结变软,出现黄色脓点,脓点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然后炎症逐渐消退。
内麦粒肿: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但疼痛更明显,眼睑红肿相对较轻,病变位于睑板腺内,睑结膜面可见局限性充血、肿胀,2-3日后可形成黄色脓点,向睑结膜面破溃,脓液排出后炎症消退。各年龄阶段均可出现麦粒肿,儿童发病时由于眼部组织相对娇嫩,红肿等症状可能更为显著,且儿童可能因不适而更频繁地用手揉眼等,加重病情。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眼睑炎
诊断: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眼部卫生情况、既往病史等,然后进行眼部检查,观察眼睑的外观、病变情况等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例如,对于溃疡性睑缘炎,通过观察睫毛根部的脓疱及溃疡等表现可初步诊断,再结合细菌培养确定是否为葡萄球菌感染等。不同年龄、性别在诊断时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儿童患者在检查时可能需要家长更好地配合以获取准确的病史等信息。
鉴别诊断:需与眼睑湿疹、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眼睑湿疹多有过敏史,病变部位瘙痒明显,皮肤呈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改变;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过敏原史,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有红肿、丘疹等表现,可通过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麦粒肿
诊断:根据典型的眼睑红肿、疼痛性硬结等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对于不典型的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但一般通过眼部的直观检查即可确诊。不同年龄患者诊断方式类似,儿童患者诊断时要注意其表述能力可能有限,需仔细观察眼部表现。
鉴别诊断:需与霰粒肿鉴别。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多无明显疼痛,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块,与皮肤无粘连,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可通过病史(麦粒肿多有急性炎症过程,霰粒肿多无明显急性炎症)及眼部表现进行鉴别。
四、治疗与预防
眼睑炎
治疗:鳞屑性睑缘炎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睑缘,去除鳞屑后涂抗生素眼膏;溃疡性睑缘炎除清洁睑缘外,还需拔除受累睫毛,然后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眦角性睑缘炎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及0.5%红霉素眼膏,同时口服维生素B2等。不同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眼睑炎,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等。
预防: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积极治疗脂溢性皮炎等基础疾病。不同年龄、性别都应注意眼部卫生,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助儿童做好眼部清洁等。
麦粒肿
治疗:早期可局部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如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等;脓肿形成后如果不能自行破溃,可考虑切开排脓,但儿童患者切开排脓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过多眼部组织。
预防: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或脏手帕揉眼,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儿童患者家长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