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眼科常见症状,本质是玻璃体液化混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由年龄增长等致玻璃体自然变化,飞蚊少、不影响视力;病理性由眼部疾病引起,飞蚊突然增多伴其他症状。检查有眼底检查和眼部B超。处理上生理性一般观察,病理性针对病因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查眼,高度近视者防外伤和定期查眼底,儿童出现需重视及时就诊。
年龄因素影响
年轻人如果长期近距离用眼过度、高度近视等也可能出现飞蚊症,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玻璃体更易发生变性混浊,相对来说比正常眼更容易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
飞蚊症的分类
生理性飞蚊症
产生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自然老化变性导致的。就像机器用久了会有磨损一样,玻璃体用久了也会出现液化等改变,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人到一定年龄都会出现,一般不影响视力,对眼睛健康也没有太大危害。
表现特点:飞蚊数量少,变化不大,通常不会突然增多,对视力影响不明显,很多人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眼前有少量飘动的小黑影。
病理性飞蚊症
产生原因:由眼部疾病引起,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例如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可能是因为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出现破损;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引起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可能是视网膜血管破裂等原因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
表现特点:飞蚊数量突然增多,或者伴有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是视网膜脱离导致的病理性飞蚊症,除了眼前飞蚊增多,还可能出现视野缺损等情况,这时候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飞蚊症的检查方法
眼底检查
作用:通过眼底镜等设备观察视网膜、玻璃体等结构情况。医生可以直接看到玻璃体中是否有混浊物,以及视网膜是否有裂孔、脱离等病变。例如,能清晰查看视网膜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异常的血管或病灶等。
适用人群:出现飞蚊症相关症状怀疑有病理性飞蚊症的人群,以及有眼部基础疾病的人群都需要进行眼底检查。
眼部B超检查
作用:对于一些屈光间质混浊较严重,通过眼底镜难以看清眼底情况的患者,眼部B超可以辅助检查玻璃体及眼底的情况。它能发现玻璃体混浊的程度、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比如可以检测出玻璃体内是否有积血、视网膜是否有隆起等。
适用人群:眼底检查受限的患者,或者高度怀疑有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底病变的飞蚊症患者。
飞蚊症的处理措施
生理性飞蚊症的处理
一般观察: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且飞蚊数量少,不影响视力,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平时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用眼疲劳加重玻璃体混浊情况。比如每隔一段时间远眺放松眼睛,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等。
特殊情况注意:对于一些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等)的生理性飞蚊症患者,因为工作对视力要求较高,需要更密切观察飞蚊症变化情况,必要时咨询眼科医生。
病理性飞蚊症的处理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视网膜裂孔导致的病理性飞蚊症,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封闭裂孔;如果是视网膜脱离引起的,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葡萄膜炎导致的,需要进行抗炎治疗等。例如,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术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使视网膜裂孔周围组织凝固,从而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发展。
生活注意事项:病理性飞蚊症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头部剧烈晃动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导致病情加重。比如要避免打篮球、跳水等剧烈运动。
不同人群飞蚊症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出现飞蚊症多为生理性飞蚊症,但也不能忽视病理性飞蚊症的可能,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疾病发生几率增加,所以需要更关注飞蚊症伴随症状。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病理性飞蚊症的病因并及时处理。同时,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增加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飞蚊症相关病情。
高度近视人群
特点:高度近视人群更容易出现飞蚊症,且病理性飞蚊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为高度近视导致眼轴拉长,玻璃体更易发生变性混浊,同时视网膜受牵拉的风险也增加。
注意事项:高度近视人群要避免剧烈的头部活动和眼部受到外伤,因为这些情况容易诱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另外,要严格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及时处理。
儿童
特点:儿童飞蚊症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先天性因素或眼部疾病等引起。比如先天性玻璃体异常等情况。
注意事项:如果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家长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眼部还在发育中,任何眼部异常都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影响。要及时带儿童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同时,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导致眼部问题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