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黑变病结肠息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长期滥用泻药(蒽醌类及非蒽醌类泻药均可影响)、肠道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及肠道慢性感染刺激黏膜)、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及个体基因易感性)、年龄与性别因素(年龄增长致黏膜功能减退,性别无绝对差异但有个体差异)、生活方式因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影响肠道黏膜)。

一、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可能病因

(一)泻药的长期滥用

1.蒽醌类泻药的影响:长期服用含蒽醌类的泻药,如番泻叶、芦荟等,这些药物中的蒽醌类成分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蒽酮或蒽酮的衍生物,可导致肠黏膜黑色素沉着,引起大肠黑变病。同时,长期使用泻药可能破坏肠道正常的黏膜屏障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使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异常,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对于长期有便秘问题依赖泻药的人群,无论是年轻还是中老年,都需要警惕这种情况。比如一些长期因便秘自行长期服用番泻叶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

2.非蒽醌类泻药的潜在影响:虽然非蒽醌类泻药相对蒽醌类泻药导致大肠黑变病的风险较低,但长期使用非蒽醌类泻药如聚乙二醇等,也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内环境等机制,与结肠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例如长期使用聚乙二醇缓解便秘的患者,如果存在肠道黏膜的慢性刺激等情况,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肠道黏膜状态,增加结肠息肉发生几率。

(二)肠道慢性炎症

1.炎症对肠道黏膜的刺激:肠道的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可长期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研究表明,慢性炎症状态下,肠道内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会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容易出现结肠息肉。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相比没有肠道炎症的人群,发生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风险都会增加。例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超过5年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监测肠道黏膜情况。

2.感染因素的作用:某些肠道感染,如肠道病毒、细菌感染等,在急性期未得到彻底治疗,转为慢性感染后,也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比如慢性的大肠杆菌感染,可导致肠道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进而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反复发生肠道细菌感染未规范治疗,也可能为后续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埋下隐患。

(三)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某些结肠息肉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是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如果家族中有结肠息肉或大肠黑变病相关的遗传病史,那么个体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增加,发生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风险也会升高。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比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那么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可能就需要更密切地进行肠镜筛查等监测措施。

2.个体基因易感性:除了明确的遗传性息肉病相关基因外,个体本身的基因易感性也在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发生中起作用。不同个体对肠道内环境变化、外界因素刺激等的基因调控差异,会影响肠道黏膜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例如,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使个体对泻药等外界因素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更敏感,从而更容易出现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

(四)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黏膜的功能逐渐减退,肠道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同时肠道内环境更容易出现紊乱。老年人发生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概率相对较高。比如50岁以上的人群,相比年轻人,肠道黏膜的老化等因素使其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儿童时期如果存在肠道相关的不良因素,虽然概率相对较低,但也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相关病变。

2.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发生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例如,在泻药滥用导致的大肠黑变病中,不同性别对泻药的敏感性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差异不大。不过,在肠道慢性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因个体差异存在一定性别相关的发病情况,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性别作为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五)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导致肠道黏膜受到不良刺激。高脂肪饮食会改变肠道内的胆汁酸代谢等,产生一些对肠道黏膜有损伤作用的物质;低纤维饮食则使粪便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减少,不利于肠道黏膜的正常更新。例如长期偏好肉类等高脂肪食物,而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过少的人群,发生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风险会增加。

2.吸烟与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也可能对肠道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肠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和氧化应激状态;过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氧化损伤等。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相比不吸烟不饮酒的人群,肠道黏膜更容易出现异常,增加大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的发生几率。比如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其肠道健康风险显著升高。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主要是指患者结肠黏膜层出现的隆起性病变,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息肉0.3cm要不要切除?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单个直肠息肉癌变可能性不高,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肠镜检查时顺便将息肉切除,以防息肉出现病变。息肉的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绒毛状腺瘤、错构瘤等,在没有经过病理结果分析前统称为息肉,与肠道炎症感染、家族史或是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息肉小于1cm,且为单发性息肉,可不用手术,定期复查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不一定需要切除。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定期复查即可。如果属于炎症性息肉,经过有效的抗炎治疗干预原发病后,息肉通常会自行消失,也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建议患者尽早通过外科
肠息肉和年龄有关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的发生和年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提高患结肠息肉的几率。结肠息肉发病的具体病机并不明确,但是多与炎症刺激、遗传或者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抽烟酗酒,还有年龄增长,都可能会影响结肠功能,导致结肠上局部组织老化脱落,或者异常增殖,引起结肠息肉生长。除此之外,过
多发性肠息肉会容易癌变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多发结肠息肉是有几率恶变的,建议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治疗,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息肉是会癌变的。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要看息肉性质的。
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切除后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切除后通常不会反复发作。而炎症性息肉在炎症反应消退后可能会随之消失,癌变的几率也很低。如果患者存在腺瘤性息肉,则存在一定癌变的趋势,但是如果患者能够尽早切除,术后癌变的几率也会降低,不需要过分担心。患者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通常早期时息肉较小,所以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在检查时明确病变。随着息肉逐渐增长,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若息肉表面存在较多血管,血管破裂后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若降结肠息肉较大,堵塞肠腔,还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等现象;且结肠息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出血的症状,一般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如果患者息肉较大或者属于多发性息肉,还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结肠息肉过大,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容易出现腹部绞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到医院做直肠指诊、大便常规检查、肠道造影检查等明确诊断。如果患
广基肠息肉是指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广基结肠息肉属于良性的结肠息肉,只是广基结肠息肉的基底部相对比较宽,而且相对更加容易癌变。在临床上多考虑是由于长时间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会造成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有粘液以及脓血便。在临床上一旦发现广基结肠息肉就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摘除,避免术后后期恶变。同时在术后三个月需要复查下电子结肠镜,因为息肉很容易
做过肠息肉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大部分情况下,肠息肉手术后不会复发或者复发的概率很低。但如果表现出以下情况,也不能排除肠息肉复发的可能性。第一,如果手术没有完全切除肠息肉,特别是没有完全切除肠息肉的基底部分,息肉可能会再次生长。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注意及时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肠息肉
做了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吃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做了肠息肉手术之后,主要就是要注意多休息,尽量防止过多的劳动。此外,做了肠息肉手术之后,在饮食上尽量还是以柔软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油炸的食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防止疲劳和熬夜的发生。此外,在肠息肉手术之后,一定要防止过于干硬的食物,饮食上一定要做到细嚼慢咽。平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持生活习惯,饮食习
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肠息肉术后多久能活动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具体活动时间,主要取决于息肉大小以及治疗方法。小息肉主要采用APC方法,较大息肉需要采用EM2,如果息肉相对较深或是较大,需要完整切除,可能需要进行ESD治疗。1.APC方法如果是APC治疗,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地,进行轻微活动,少量散步。2.EM2或是ESD治疗如果是进行EM2或是ESD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建议
肠息肉术后黑便怎么回事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黑便可能是陈旧性出血、新鲜出血、饮食干扰、上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1.陈旧性出血如果患者术后很快出现黑便,量不大,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有少量出血,在肠道内积聚,通过细菌对血进行分解,出现黑色粪便,即为陈旧性出血。2.新鲜出血进行结肠息肉手术,创面较大,可能需要采用金属夹进行闭合创面。如果金属夹过早脱落、出现新糜烂、术后创面有渗
乙状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张颖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在乙状结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病理上常将结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建议结肠镜下切除治疗。
肠息肉手术要住院几天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需要住一周左右可以出院。住院前一至两天需要抽血化验,了解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另外,排查有没有传染病,第二天或者第三天以后开始做手术,常规手术如果没有并发症,两三天以后可以顺利出院,但是如果有并发症,比如出现肠穿孔或者感染,住院时间会长,至少也要半个月左右。
乙状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在乙状结肠部位长出了一些肉瘤样的物质,而造成这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所造成。乙状结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乙状结肠息肉一般没有太多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多发乙状结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但乙状结肠息肉很少会发展为肠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