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声音沙哑的原因包括炎症刺激、用声过度、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相关检查有喉镜检查和病史采集;预防与改善措施包括合理用声、改善生活习惯和改善环境,分别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慢性咽喉炎声音沙哑的原因
(一)炎症刺激
1.病理机制:慢性咽喉炎时,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性因子会刺激喉部的声带黏膜,导致声带黏膜充血、水肿。例如,研究表明,慢性咽喉炎患者咽喉部的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介质水平升高,这些介质会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声带的正常振动功能。
2.不同人群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儿童的咽喉部黏膜相对娇嫩,更容易受到炎症刺激。如果儿童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等,会加重咽喉部炎症,导致声音沙哑的概率增加。而中老年患者,由于咽喉部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炎症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声音沙哑症状也可能更明显。
(二)用声过度
1.病理机制: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用声过度的情况,会使声带频繁振动,导致声带疲劳、受损。比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职业需要长期用声,声带磨损的概率较高,容易出现慢性咽喉炎伴声音沙哑。
2.不同人群影响:青少年处于变声期时,如果用声过度,对声带的影响更大。因为变声期声带正在发育,过度用声可能会影响声带的正常发育,导致声音沙哑等问题。而成年人长期不合理用声,也会加速声带的老化和损伤,引发慢性咽喉炎及声音沙哑。
(三)不良生活习惯
1.病理机制:长期吸烟、饮酒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损害。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使其发生炎症病变;饮酒会导致咽喉部黏膜充血,降低局部的抵抗力,容易引发慢性咽喉炎,进而出现声音沙哑。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患慢性咽喉炎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很多,且声音沙哑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
2.不同人群影响:女性如果长期大量饮酒,由于女性咽喉部黏膜的生理特点,可能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刺激,导致慢性咽喉炎和声音沙哑。而男性吸烟人群较多,长期吸烟对咽喉部的损害更为突出,慢性咽喉炎及声音沙哑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四)环境因素
1.病理机制: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慢性炎症,导致声音沙哑。例如,在重工业城市生活的人群,慢性咽喉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声音沙哑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2.不同人群影响:儿童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由于呼吸道和咽喉部的防御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慢性咽喉炎和声音沙哑。老年人的咽喉部黏膜功能减退,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下降,在污染环境中更易发病。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喉镜检查
1.检查内容:通过喉镜可以直接观察声带的形态、色泽、运动情况等。能清晰看到声带是否有充血、水肿、肥厚、小结或息肉等病变。例如,若发现声带边缘有小结样突起,提示可能存在长期用声过度等因素导致的声带损伤。
2.不同人群检查注意事项: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需要在合适的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避免儿童因不适而不配合。中老年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时,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二)病史采集
1.内容:详细询问患者的用声情况,包括用声时间、用声强度等;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的时长和量;环境接触情况,如是否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例如,了解到患者每天讲课时间长达数小时,且有长期吸烟史,对于诊断慢性咽喉炎声音沙哑的病因很有帮助。
2.不同人群病史采集重点:对于儿童患者,要询问家长其日常的发声情况、是否有接触刺激性物质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除了上述一般情况,还要询问既往是否有咽喉部疾病史等。
三、预防与改善措施
(一)合理用声
1.具体方法:控制用声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说话,每隔一段时间适当休息;保持正确的发声方法,说话时避免高音调、大声喊叫等。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每次讲课时间不宜过长,中间适当休息并喝水润喉。
2.不同人群应用:青少年变声期要特别注意合理用声,避免过度唱歌、大声喧哗等。儿童在玩耍时也要引导其正确发声,避免长时间哭闹导致声带损伤。
(二)改善生活习惯
1.具体方法: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饮酒对咽喉部黏膜的刺激。例如,吸烟者可以逐渐减少吸烟量,直至戒烟;饮酒者要控制饮酒量,尽量不喝高度酒。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女性要注意避免在经期等特殊时期过度用声和饮酒,因为经期女性咽喉部黏膜抵抗力相对较低。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的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强自身抵抗力。
(三)改善环境
1.具体方法:尽量避免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外出时佩戴口罩等。在室内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空气质量。例如,在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
2.不同人群环境防护:儿童的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让儿童接触二手烟等污染环境。老年人居住环境也应尽量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咽喉部受刺激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