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胃痛性质与节律、伴随症状初步判断胃病类型,再通过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实验室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胃镜是诊断金标准,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多种方法,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可辅助判断,不同年龄人群检查各有注意事项。
一、根据症状表现初步判断
(一)胃痛性质与节律
1.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具有“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疼痛性质可为灼痛、钝痛、胀痛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拒食等表现,女性在生理期可能因激素影响症状略有不同。
2.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往往在空腹时发作,如餐前、夜间,进食后可缓解,表现为空腹痛,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年龄较小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相对少见,若发生可能与感染等因素相关,女性在非生理期与男性表现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孕期女性需特别注意用药等问题。
3.胃炎: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可为隐痛、胀痛等,急慢性胃炎表现略有不同,急性胃炎多有近期饮食不当等诱因,如进食不洁食物等,儿童急性胃炎可能因感染、误食毒物等引起,症状相对更急重,老年胃炎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常伴有消化不良等表现。
(二)伴随症状
1.呕吐:
幽门梗阻: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呕吐物为宿食,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年龄较大儿童及成人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幽门梗阻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加重。
胃炎:急性胃炎呕吐可能为频繁呕吐,可伴有腹泻等,儿童急性胃炎呕吐严重时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不同年龄儿童脱水表现不同,婴儿可能出现囟门凹陷等,幼儿及儿童可能有精神萎靡等。
2.反酸、烧心: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胃病:多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胃食管反流相对常见,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等有关,表现为反酸、烧心,婴幼儿可能出现拒奶、哭闹不安等,女性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及子宫增大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
胃溃疡等:也可能伴有反酸、烧心,但相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胃病程度可能稍轻。
3.黑便或呕血:
上消化道出血:无论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还是胃炎等引起的严重情况都可能出现,胃溃疡出血时出血量不同表现不同,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大量出血时可出现黑便、呕血,甚至休克等,不同年龄人群休克表现不同,儿童休克早期可能有心率增快等,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多,休克时更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女性在孕期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问题。
二、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
(一)胃镜检查
1.检查意义:胃镜是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明确是否有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是诊断的金标准。
2.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镜检查需在麻醉下进行,年龄较小儿童要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麻醉安全,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等,家长要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痛等情况。
成人:成人胃镜检查相对儿童风险较低,但也需注意有无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检查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等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检查后可能会有咽部不适等,一般可自行缓解。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做胃镜前要评估心脑血管等功能,可能需要做心电图等检查,检查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防止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1.检测方法及意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密切相关,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率不同,儿童感染可能与家庭密切接触等有关,老年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加重胃部疾病进展等,女性孕期感染幽门螺杆菌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及治疗的安全性等。
2.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人群:
尿素呼气试验:相对无创,适合各年龄人群,儿童也可进行,但需注意儿童服用试剂的准确性等,成人及老年患者均可采用。
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需要进行胃镜检查,适合已经做胃镜的患者。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如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血常规可显示血红蛋白下降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相对成人低,失血较多时儿童贫血表现更明显,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贫血基础疾病,消化道出血时贫血加重更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加重。
具体指标:血红蛋白(Hb),儿童不同年龄阶段Hb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Hb170-200g/L,6个月-6岁Hb110g/L,6-14岁Hb120g/L,成人男性Hb130-175g/L,女性Hb120-150g/L,红细胞计数等也可辅助判断贫血等情况。
2.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消化道少量出血情况,胃溃疡等有出血时可能呈阳性,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时需注意标本采集等,儿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考虑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老年患者若阳性需进一步排查胃部等疾病。
通过以上从症状表现初步判断结合相关检查可以综合判断胃病是哪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