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由病原体感染致经期等抵抗力下降时发病,有剧烈下腹疼、发热等,妇科检查体征明显,需用抗生素等治疗;慢性由急性迁延或反复感染所致,有下腹隐痛等,妇科检查体征较轻,需综合治疗。育龄女性患附件炎可致不孕或宫外孕,老年女性病情发展快且用药需谨慎,长期久坐及性生活频繁女性易患附件炎,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
定义:急性附件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的急性炎症。
病因: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常发生于性活跃期的女性,多在经期、流产后或产后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侵入而引发感染。例如,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巾等,容易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至附件。
定义:慢性附件炎是急性附件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抵抗力较弱,炎症迁延不愈所致。
病因:可由急性附件炎演变而来,也可能是病原体持续感染,病情反复发作。此外,一些女性本身身体素质较差,即使没有明显的急性感染过程,也可能因隐性感染逐渐发展为慢性附件炎,比如长期患有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未及时有效治疗,炎症蔓延至附件。
二、症状表现
急性附件炎
局部症状:下腹部疼痛较为剧烈,多为双侧下腹剧痛,伴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例如,患者行走时疼痛可能加剧,妇科检查时可发现附件区明显触痛。同时,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
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比如,患者会感觉身体不适,精神状态较差。
慢性附件炎
局部症状: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往往会反复发作,在劳累、经期前后或性交后加重。附件区有轻度压痛,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增厚的输卵管或增粗的条索状组织。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乏力等表现,但不如急性附件炎明显。有些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而出现精神不振、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三、体征差异
急性附件炎
妇科检查:双合诊时,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可触及压痛性包块(如果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例如,医生进行检查时能明显感觉到患者附件区的敏感和异常。
慢性附件炎
妇科检查:附件区可有轻度增厚、压痛,一般没有急性附件炎那样明显的触痛和反跳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比如,检查时发现附件区组织较厚且有轻微压痛,但不如急性炎症时剧烈。
四、诊断方法
急性附件炎
病史:有近期经期不卫生、流产史、产后感染等病史。
症状:结合典型的下腹部剧痛、发热等症状。
妇科检查:附件区明显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例如,通过阴道分泌物培养可以明确具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慢性附件炎
病史:有急性附件炎迁延不愈或反复感染的病史。
症状:下腹部隐痛、坠胀等反复发作的表现。
妇科检查:附件区轻度增厚、压痛。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附件区增厚、增粗,或有输卵管积水等情况,但影像学表现不如急性附件炎典型。例如,B超可能显示输卵管呈条索状增粗,或有少量积液等。
五、治疗原则
急性附件炎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足量、足疗程治疗,以尽快控制感染。例如,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同时,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慢性附件炎
综合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方面,可使用一些抗炎药物,但一般疗程相对较长。中医方面,可采用中药灌肠、理疗等方法,如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理疗包括超短波、微波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注意经期、性生活等卫生。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
急性附件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进而引起不孕不育。例如,输卵管堵塞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导致女性无法正常受孕。慢性附件炎也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等情况,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所以育龄女性一旦出现附件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患附件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机体抵抗力更弱,病情可能发展较快。而且老年女性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用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女性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久坐的女性:这类女性盆腔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发生附件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所以这类女性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例如,每坐1-2小时就起身走动5-10分钟。
性生活频繁的女性:性活跃期女性性生活频繁,增加了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更容易患上急性附件炎。所以这类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使用安全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性生活要有节制,避免过度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