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慢阻肺患者从病情观察、气道管理、饮食、心理、康复等方面进行护理,包括观察呼吸、症状等病情,指导有效咳嗽咳痰、氧疗等气道管理,保证营养摄入的饮食护理,评估干预心理状态,开展呼吸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状况。
一、病情观察护理
1.呼吸情况观察
对于慢阻肺患者,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正常成年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慢阻肺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如超过24次/分钟,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同时观察呼吸深度,是否存在浅快呼吸等情况。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慢阻肺急性加重时患者呼吸频率往往明显高于稳定期。还要注意呼吸节律,若出现不规则呼吸,可能提示病情严重,如出现潮式呼吸等异常节律。
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慢阻肺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呼吸情况的观察更为关键,需密切监测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因为儿童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呼吸频率的微小变化可能代表病情的明显波动。
2.症状观察
观察咳嗽、咳痰情况,包括咳嗽的性质、频率、痰液的颜色、量等。慢阻肺患者通常有慢性咳嗽,晨起明显,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呈脓性。如果痰液由白色黏液痰转为黄色脓痰,往往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相对迟钝,可能咳嗽、咳痰症状不如年轻患者典型,但病情可能更易加重,需仔细观察痰液变化等情况。
二、气道管理护理
1.有效咳嗽咳痰指导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咳嗽咳痰姿势,一般建议患者坐直,双脚着地,身体稍微前倾,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深吸气后屏气3-5秒,再用力咳出痰液。对于体弱、无力咳嗽的患者,可以协助其翻身、拍背,拍背时要注意从下向上、从外向内,利用叩击产生的振动使痰液松动,便于咳出。不同年龄患者的指导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在拍背等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儿童胸部。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肌肉力量减弱等情况,更需要耐心指导和协助,确保有效排痰,防止痰液堵塞气道,影响呼吸功能。
2.氧疗护理
准确调节氧流量,一般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要确保吸氧装置的通畅,定期检查鼻导管是否堵塞等情况。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长期低流量吸氧,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指导正确使用吸氧设备。在给儿童患者氧疗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时要注意导管的插入深度和固定,避免脱落,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对氧疗的耐受情况,因为儿童对氧浓度变化较为敏感。
三、饮食护理
1.营养摄入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患者基础代谢及活动的需要,一般建议慢阻肺患者每日热量摄入为20-25kcal/kg体重。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1-1.5g/kg体重,以维持机体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维生素方面,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柠檬,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儿童患者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合理安排饮食,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等不适的食物,因为过敏可能诱发慢阻肺的发作或加重病情。
例如,有研究发现,营养状况良好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相对稳定,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
四、心理护理
1.情绪评估与干预
定期评估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于焦虑的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其缓解情绪,如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每次深呼吸持续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抑郁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必要时可联系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影响日常活动而产生焦虑等情绪,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给予心理安抚,让儿童患者感受到关爱,减少其心理负担;老年患者可能因为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产生不良情绪,要耐心向老年患者解释病情,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五、康复护理
1.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是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例如吸气2秒,呼气4秒。腹式呼吸是患者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气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的锻炼方式要适当调整,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呼吸锻炼,如模仿吹泡泡等游戏来进行呼吸训练,既增加趣味性又能达到锻炼目的;老年患者在进行呼吸锻炼时要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有研究显示,长期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