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病史特点、症状表现、体征差异、辅助检查、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不同。支气管哮喘多有过敏史,儿童青少年多见,发作性喘息等,肺功能有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有吸烟等史,中年后起病,进行性气促等,肺功能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等。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病史特点
支气管哮喘:多有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食物或药物过敏等,起病年龄多较轻,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症状往往在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等后发作或加重,呈现发作性,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例如,儿童可能在接触花粉后突发喘息、咳嗽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有害颗粒、气体等职业暴露史,起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症状持续存在,缓解不明显,且可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比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患者,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并进行性加重。
二、症状表现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胸闷、咳嗽,发作缓解后可如常人。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不同年龄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初为晨间咳嗽明显,以后夜间也有间断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为脓性痰;逐渐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三、体征差异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有时吸气、呼气均有干啰音。缓解期可无明显体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干性啰音。
四、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等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70%,FEV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
胸部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胸片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如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低平。晚期可出现肺大疱等表现。
过敏原检测
支气管哮喘: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可发现患者对某种过敏原致敏,有助于明确病因和进行避免接触过敏原的预防措施。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可通过检测明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无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异常,主要依靠病史和职业、环境暴露史等综合判断。
五、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支气管哮喘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中年以后人群,但近年来随着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年轻患者也有增多趋势。儿童哮喘的诊断需结合症状和肺功能等综合判断,且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则要关注其全身状况和合并症情况。
性别:在一般人群中,两者的性别差异不十分显著,但在一些特定情况或个体差异上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女性哮喘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症状有变化,而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在更年期等阶段出现病情变化。
生活方式:支气管哮喘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则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有害颗粒和气体,调整生活方式以改善呼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如进行适量的呼吸康复锻炼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方式调整需更加综合考虑,既要关注呼吸功能改善,又要考虑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支气管哮喘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肺功能检查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儿童罕见,但如果有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情况,需及时诊断和处理,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呼吸功能的长期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有全身功能衰退,呼吸肌力量减弱等,在进行肺功能检查和治疗时要更加注重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
女性患者:妊娠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哮喘控制药物;更年期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在生活方式调整和治疗上要综合考虑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