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因异常视觉经验致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且无器质性病变,发病机制是视觉中枢发育受阻,表现为矫正视力低、屈光状态可异常,检查包括视力、屈光等,治疗需去除病因,预防要定期检查等;近视是眼调节松弛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由遗传和环境致,表现为远视力降近视力正常、屈光不正,检查含视力、验光等,治疗用眼镜或手术,预防要控近距离用眼等;不同人群中儿童弱视易致终身残疾、近视高发且易进展,青少年弱视治疗难、近视需控,成年弱视极少、近视稳定但需防病变。
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环境因素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是重要诱因。比如青少年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导致眼轴变长,从而引发近视。
临床表现
视力表现
弱视: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且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正常标准(3岁儿童正常视力下限为0.5,4-5岁为0.6,6岁及以上为0.7),但眼部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近视: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即看远处物体模糊,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远视力下降会更明显。
屈光状态
弱视:屈光状态可正常、远视或近视,但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
近视:主要表现为屈光不正,验光检查显示为近视屈光状态,即近视度数为正值,如-1.00D、-3.00D等。
检查方法
弱视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弱视的重要方法。
屈光检查:进行散瞳验光,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排除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下降,因为有些弱视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如高度屈光不正。
斜视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斜视,因为斜视是引发弱视的常见原因之一。
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客观评估视网膜和视觉中枢的功能,辅助诊断弱视,例如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若视网膜到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出现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弱视。
近视
视力检查:检测远视力和近视力,明确视力下降情况。
验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和综合验光,准确测量近视的度数、散光度数等屈光参数,散瞳验光可以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得到更准确的屈光度数。
眼轴测量: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近视患者通常存在眼轴变长的情况。
眼底检查:了解眼底情况,排除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治疗与预防
弱视
治疗:关键是去除引起弱视的病因,如矫正屈光不正、治疗斜视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遮盖疗法是常用的方法,即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促进弱视眼的发育;还可以进行视觉训练,如使用弱视治疗仪等,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预防:对于儿童,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斜视等问题并及时干预;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降低近视和弱视的发生风险,但对于弱视预防,主要是针对斜视、屈光参差等因素进行预防,比如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用眼姿势,避免单眼斜视等情况的发生。
近视
治疗:主要是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来矫正视力,对于成年近视患者,还可以考虑近视手术治疗,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预防: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远眺至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20秒以上;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前面提到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人群
弱视:儿童视觉发育处于关键期,若在此期间发生弱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终身视力残疾。例如,3-6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发现弱视,通过及时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恢复正常视力,但如果错过关键治疗时期,恢复效果会很差。
近视:儿童时期是近视的高发阶段,随着学业负担加重,近距离用眼增多,近视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且儿童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快速进展为高度近视,增加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比如小学生如果每天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引发近视,并且近视度数可能会快速加深。
青少年人群
弱视:青少年时期发生弱视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视觉异常因素,仍可能出现。此时治疗难度相对儿童时期增大,因为视觉中枢的发育已经相对成熟,恢复视力的效果可能不如儿童时期。
近视:青少年近视患者数量众多,这个时期近视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近视度数持续加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增加眼部并发症的风险。例如,青少年长时间参与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活动,如长时间熬夜学习、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加速近视的发展。
成年人群
弱视:成年后发生弱视的情况极少,因为视觉中枢的发育已经完成,很难通过治疗改善视力。
近视:成年人近视相对稳定,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如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近视度数变化。而且成年人近视患者如果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排除眼底病变等严重问题。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同时也可能影响近视患者的视力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