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一部分,正常小难触及,致病因素作用可致肿大。常见病因有感染(病毒、细菌等)和非感染(自身免疫病、寄生虫感染等)。临床表现有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腹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等。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病毒感染多对症,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寄生虫感染驱虫)和对症支持。儿童、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结合多方面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肠系膜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分布在肠系膜上。正常情况下,肠系膜淋巴结较小,直径多在0.2-0.5厘米之间,一般难以触及。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时,淋巴结会发生反应性增生,导致肿大。
二、常见病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儿童多见,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病毒感染后,肠系膜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被激活,导致淋巴结肿大。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有研究表明,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约一定比例会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2.细菌感染: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细菌感染可通过血液传播或淋巴途径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引发淋巴结炎症反应,导致肿大。如急性阑尾炎时,细菌可蔓延至肠系膜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出现右下腹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二)非感染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导致其肿大。这类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需关注全身免疫系统的异常表现。
2.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从而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相关病变。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右下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儿童表述可能不确切,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等。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程度一般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可能不定。
2.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等度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热相对较明显,体温可能超过38℃。
3.消化道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这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影响肠道功能有关。
(二)体征
腹部查体时,可能在脐周或右下腹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多偏软,可有轻度压痛,压痛位置不固定,与阑尾炎等外科急腹症的固定压痛有区别。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详细的腹部体格检查是初步诊断的重要步骤,通过触摸腹部了解淋巴结肿大的部位、质地、有无压痛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数量、形态等。超声下可见肠系膜区低回声结节,淋巴结门结构多清晰,通过超声检查能初步判断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且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好,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儿童。一般当淋巴结短径≥0.5厘米时可考虑肿大,不同年龄段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有一定差异,儿童相对更小。
2.CT检查:一般在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怀疑有其他病变时考虑使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结构及淋巴结情况,但有一定辐射风险,需谨慎选择。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多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CRP可辅助判断感染的类型及炎症反应程度。
五、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可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贴等,腹痛明显时可适当给予缓解痉挛的药物(儿童需谨慎选择,优先非药物干预为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特殊治疗,等待机体自身免疫清除病毒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可逐渐恢复。
2.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但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避免滥用。
3.寄生虫感染:针对肠道寄生虫进行驱虫治疗,如使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的年龄及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等,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进行。
(二)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采取腹部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儿童皮肤。同时,注意休息,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腹痛是否加重、发热是否持续不退等。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
(二)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需考虑多种潜在病因,如肿瘤等。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感染等的反应可能不典型,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近期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及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多种因素可引起的一种临床现象,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