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是中医证候,由脾肾阳气亏虚致脏腑功能失调,病因有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临床表现包括消化系统、水液代谢及全身表现,可通过中医四诊等诊断,需与肾阳虚、脾阳虚鉴别,小儿和成人调理方式不同,可从多方面预防脾肾阳虚。
一、脾肾阳虚的定义
脾肾阳虚是中医的一种证候概念,多由脾肾阳气亏虚,温煦、推动等功能减弱所导致。脾主运化、统血等,肾主藏精、主水液代谢、主纳气等,当脾肾阳气不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二、脾肾阳虚的病因
1.年龄因素
小儿: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易损伤脾肾阳气。比如婴幼儿时期,脾胃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若过度喂养生冷食物,就容易导致脾阳受损,进而影响肾阳,引发脾肾阳虚。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阳气逐渐衰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老年人脾肾阳气本身有自然衰退的趋势,若再加上长期患病、过度劳累等因素,更易出现脾肾阳虚。
2.生活方式
饮食不节:长期食用寒凉、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例如,经常大量食用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寒凉食物,会直接寒凝脾阳;长期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进而累及肾阳。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体力劳动过度会耗伤阳气,脑力劳动过度则易损伤心脾之气,而心脾之气不足又可影响肾阳的温煦,最终导致脾肾阳虚。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肾阳的温化作用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脾肾阳虚的发生风险。
3.疾病影响
慢性疾病: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等,长期不愈会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影响肾阳。例如慢性肠炎患者,长期腹泻会导致脾阳耗损,日久及肾,出现脾肾阳虚的表现。患有慢性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久病会累及脾肾,导致脾肾阳气亏虚。
其他疾病:患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在疾病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损伤脾肾阳气,引发脾肾阳虚。
三、脾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
小儿:小儿脾肾阳虚时,常见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大便溏泄,甚至完谷不化,腹部胀满等。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所以小儿可能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成人:成人脾肾阳虚者,常有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五更泄泻(黎明前腹痛泄泻),伴有腹部冷痛,得温则舒等表现。同时,脾胃运化无力,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水液代谢表现
肾主水液代谢,脾肾阳虚时,水液代谢失常,可出现水肿,多见于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这是因为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水湿内停,加之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泛溢肌肤。
3.全身表现
小儿:小儿脾肾阳虚还可表现为畏寒肢冷,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等。
成人:成人则会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冷痛,神疲乏力等表现。肾主骨生髓,肾阳不足,腰膝失于温养,所以会出现腰膝酸软冷痛;阳气不足,机体失于温煦,故畏寒怕冷;脾肾阳气亏虚,功能减退,所以神疲乏力。
四、脾肾阳虚的诊断与鉴别
1.诊断
中医四诊:通过望诊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胖有齿痕等;闻诊可无特殊异常,但结合问诊,患者会诉畏寒肢冷、腹泻等;切诊可脉沉细无力等。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虽然中医诊断主要依据四诊,但在现代医学中,对于怀疑有脾肾阳虚的患者,可结合一些检查辅助判断。例如,若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可通过胃镜、肠镜等检查明确病情;若有水肿等表现,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了解水液代谢情况。
2.鉴别诊断
与肾阳虚鉴别:肾阳虚主要以肾阳不足,温煦失职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冷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生殖系统相关表现更为突出;而脾肾阳虚除了有肾阳虚的表现外,还有明显的脾胃运化失职的表现,如腹泻、腹胀等。
与脾阳虚鉴别:脾阳虚主要以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及虚寒表现为主,如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泄等,一般无明显的肾阳不足表现,如腰膝酸软冷痛等。
五、脾肾阳虚的调理与预防
1.调理
小儿:小儿脾肾阳虚的调理应注重饮食调养,可给予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同时,可适当进行小儿推拿,如补脾经、补肾经、揉外劳宫等推拿手法,起到温阳健脾补肾的作用。但小儿推拿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成人:
饮食调理:可食用一些温阳健脾补肾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核桃、芡实等。例如羊肉炖山药,既有羊肉的温阳作用,又有山药健脾的功效。
运动调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和肾阳的温化作用。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中药调理: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温阳健脾补肾的中药方剂,如附子理中丸合右归丸等,但小儿应慎用中药,成人使用中药也需在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行。
2.预防
年龄方面
小儿:要合理喂养,遵循“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的原则,避免过度喂养生冷食物。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足部的保暖,防止受寒损伤脾肾阳气。
老年人:要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度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如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生活方式方面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过多寒凉、油腻食物。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
疾病方面: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脾肾阳气的疾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脾肾阳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