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感染、理化因素刺激、过敏反应等引起,有不同症状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诱因预防。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可损伤气管、支气管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例如,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因流感病毒感染引发气管炎。
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当人体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时,细菌可侵入气管、支气管引起感染,引发炎症反应。
理化因素刺激
空气污染:长期吸入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或吸入过多的粉尘,如煤矿粉尘、棉尘等,可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引发气管炎。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患气管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气候因素:寒冷空气可刺激呼吸道,减弱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容易引发气管炎。尤其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老年人和儿童是易感人群。
过敏反应
过敏原接触:花粉、真菌孢子、动物毛发皮屑等过敏原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反应,导致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例如,过敏性体质的人在接触花粉后,可能会迅速出现气管炎的相关症状。
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咳嗽: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急性气管炎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慢性气管炎则长期反复咳嗽,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睡前或晨起常有阵咳或排痰。例如,慢性气管炎患者往往每年咳嗽、咳痰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时间。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早晨起床时痰量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为黏液脓性痰。如细菌感染时,痰液可呈黄色脓性。
喘息或气急:多见于喘息型气管炎患者,常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喘息,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患气管炎时,症状可能相对较重,除了咳嗽、咳痰外,更容易出现发热、气促等症状。由于儿童的呼吸道较狭窄,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例如,婴幼儿患气管炎可能会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患气管炎时,机体反应相对较弱,咳嗽症状可能不典型,咳痰较困难,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老年人由于肺功能减退,气管炎发作时更易出现缺氧等情况。
气管炎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肺部听诊,急性气管炎患者肺部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慢性气管炎患者肺部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
还会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等,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气管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痰液检查:可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明确病原体,指导治疗。痰涂片可发现致病菌,痰培养可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急性气管炎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慢性气管炎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例如,慢性气管炎患者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病情评估。
气管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尤其是寒冷季节,防止受凉加重病情。例如,冬季时气管炎患者要及时增添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多饮水:多饮水可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一般建议患者每日饮水1500ml以上。
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对于咳嗽、咳痰症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可以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咳痰症状。
平喘:对于喘息型气管炎患者,可使用平喘药物,如氨茶碱等,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喘息症状。
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治疗:如为病毒感染引起,一般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根据病毒类型合理选用。
抗菌药物治疗: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可多吃柑橘、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例如,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避免诱因
避免空气污染:在污染严重的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吸入。例如,雾霾天气时,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呼吸道感染。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流感病毒感染的风险。
避免过敏因素: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要明确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宠物毛发过敏的人,尽量避免饲养宠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