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起病急,慢性常因长期不良刺激;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多种类型,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别针对不同情况,二者在多方面有区别,临床需准确区分并针对不同年龄人群个性化处理。
一、定义与涵盖范围
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慢性咽喉炎则常与长期不良刺激(如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用嗓过度等)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
二、临床表现差异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
慢性咽喉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
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
病毒性咽炎、喉炎:病毒性咽炎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病毒性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咽结膜热:常发生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三、病因区别
咽喉炎
感染因素: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是急性咽喉炎的常见病因;慢性咽喉炎的感染因素多为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
非感染因素:长期吸烟、饮酒,吸入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空气污染,用嗓过度,胃食管反流等均可引起慢性咽喉炎。不同年龄人群中,长期用嗓的职业人群(如教师、歌手等)更容易患慢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因素更易出现。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同季节病毒感染类型有所不同,冬春季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多见。
细菌感染:约20%-30%由细菌引起,常见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各年龄均可发病,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受细菌感染影响。
四、诊断方法
咽喉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咽部黏膜情况,急性咽喉炎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慢性咽喉炎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
实验室检查:急性咽喉炎如考虑细菌感染,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慢性咽喉炎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异常。
上呼吸道感染
体格检查:检查鼻腔、咽部等部位的情况,普通感冒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等;病毒性咽炎、喉炎可见咽部及喉部相应表现;疱疹性咽峡炎可见咽部特定部位的疱疹及溃疡;咽结膜热可见咽及结合膜充血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等。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一般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可升高。此外,还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明确病毒类型。
五、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如多饮水、休息,可用含漱液漱口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慢性咽喉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用嗓过度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儿童慢性咽喉炎的治疗更需注重避免不良刺激,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指导正确用嗓等。
上呼吸道感染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儿童需特别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对症治疗: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但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鼻塞、流涕可用鼻黏膜减充血剂;咳嗽可用止咳祛痰药物等。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除非有细菌感染证据,如明确有细菌感染或出现并发症时可选用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安全原则,避免滥用。
咽喉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在定义、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在临床诊疗中需准确区分,以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的表现和应对有所不同,需充分考虑其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医疗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