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涉及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调节异常等;临床表现有痛经、月经异常、不孕、性交不适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测定、腹腔镜检查;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育龄期、围绝经期、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二、发病机制
(一)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盆腔脏器表面或腹膜等处生长,这是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之一,尤其在有经血逆流情况的女性中更易发生,比如月经期间有剧烈运动等可能增加经血逆流风险的行为会提升患病几率。
(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腹膜、胸膜等体腔上皮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可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从而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化生可能与炎症、激素等多种因素相关,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会促使体腔上皮发生化生改变。
(三)免疫调节异常
患者免疫系统存在一定异常,如免疫监视功能降低,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等,使得异位的子宫内膜能够在宫腔外存活、生长,女性的免疫状态会受到年龄、自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年龄较大的女性免疫功能相对可能有所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即随着病情进展,痛经程度逐渐加剧,疼痛可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放射至会阴部、肛门或大腿等部位,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的患者痛经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进行性加重。
2.月经异常: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等,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功能有关,比如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干扰了子宫的收缩和血管的正常调节,进而导致月经的改变,不同年龄女性的月经周期、经量等本身就存在差异,患病后这种异常会更加明显。
3.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较高,可达40%左右,可能与盆腔环境改变影响受精卵着床、卵巢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有生育需求的不同年龄女性来说,不孕会对其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
4.性交不适: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性交时由于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等,可引起疼痛,尤其在月经前期较为明显,不同性别的患者虽自身生理结构不同,但患病后都可能出现此类性交相关的不适症状。
(二)体征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可触及痛性结节,附件区可触及与子宫粘连的囊性包块等,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和病情阶段的患者体征可能有所不同,医生在检查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卵巢异位囊肿(即巧克力囊肿)等,表现为附件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等,不同年龄女性的盆腔超声表现可能因个体盆腔解剖结构等差异有所不同,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等,但相对超声检查费用较高,一般在超声检查提示有较复杂情况时进一步选择MRI检查,不同年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检查准备等。
(二)血清CA125测定
血清CA125水平可轻度升高,在诊断和病情监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该指标特异性不高,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在不同年龄女性中该指标的正常范围和变化情况可能略有差异,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三)腹腔镜检查
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情况,还可以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对于怀疑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腹腔镜检查,不同年龄患者在腹腔镜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不同,比如术前需要做好肠道准备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年龄等情况进行相应指导。
五、治疗
(一)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分泌,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常用药物有孕激素、GnRH-a等,药物治疗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症状较轻等情况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可能不同,用药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二)手术治疗
包括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等,保守性手术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半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但希望保留卵巢功能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则适用于无生育需求且病情较重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育需求等综合决定,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等情况也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和随访计划。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重视生育问题,及时就医评估生育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有生育计划,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方案对生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保障生育机会,同时要关注自身月经、痛经等情况的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
(二)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情可能会相对稳定,但仍需要关注症状变化,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考虑药物缓解症状等,对于病情较重的可能需要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围绝经期女性自身健康相关的其他问题,如骨质疏松等,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情况。
(三)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需要根据其全身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估治疗方案,由于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能有效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重生活质量的维持,关注心理状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