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有常见症状和其他伴随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疼痛无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消化不良(有餐后饱胀、早饱感等、受多因素影响)、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受多因素影响);其他伴随症状有反酸、烧心(受多因素影响)、恶心、呕吐(受多因素影响)、嗳气(受多因素影响)。
一、常见症状
1.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具体表现:多数患者会有上腹部隐痛、胀痛等情况,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为轻微,仅感觉腹部有不适感,有的则相对明显。其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能会加重,也有部分患者进食后疼痛并无明显变化。例如,一些长期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会经常出现上腹部间断性的隐痛,持续时间可长可短。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的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哭闹、食欲不佳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敏感度下降等原因,疼痛可能也不如年轻人典型,可能疼痛程度较轻或部位描述不确切。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食不规律、经常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因为这些因素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和症状加重。
病史影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相比没有该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因为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胃部不适症状。
2.消化不良症状
具体表现:主要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等。餐后饱胀是指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内。早饱感是指患者进食不久就有饱腹感,导致进食量明显减少。例如,患者可能一顿饭只能吃以往食量的一半就觉得很饱了,无法继续进食。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受影响等。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运动的人,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调节,导致消化不良,因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病史影响:有过胃部手术史的患者,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比如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胃的储存和消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3.食欲减退
具体表现: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食量明显减少。可能原本喜欢的食物现在也不想吃了,或者看到食物就没有食欲。例如,一位原本很喜欢吃肉的患者,现在看到肉就觉得恶心,食欲大幅下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导致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不足,需要家长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老年人食欲减退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味觉和嗅觉减退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可能是一些慢性疾病的伴随症状,需要综合考虑。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节食减肥的人群,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另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食欲,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食欲下降。
病史影响:患有糖尿病的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因为血糖代谢异常影响食欲;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也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所以病史对食欲减退的影响需要结合具体的基础疾病来分析。
二、其他伴随症状
1.反酸、烧心
具体表现:反酸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例如,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出现反酸、烧心的感觉,严重时会影响睡眠。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出现反酸、烧心症状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胃食管反流相关的慢性胃炎,也可能出现。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且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生活方式影响: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压力增高,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从而出现反酸、烧心症状。此外,进食过多、过快,食用过多辛辣食物、咖啡、巧克力等,也会诱发或加重反酸、烧心症状,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或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病史影响: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慢性胃炎患者,反酸、烧心症状往往较为明显,因为胃食管反流和慢性胃炎常常相互影响,胃食管反流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而慢性胃炎又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或加重。
2.恶心、呕吐
具体表现: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想要呕吐的感觉,可单独出现,也可伴有呕吐。呕吐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例如,一些慢性胃炎患者在进食后可能会出现恶心,严重时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的消化液和食物残渣。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慢性胃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注意是否有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较弱,呕吐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呕吐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误吸等危险情况,所以需要特别关注。
生活方式影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会诱发恶心、呕吐症状,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另外,服用某些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病史影响:有脑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可能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恶心、呕吐,同时合并慢性胃炎时,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还有一些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过敏相关的胃肠道症状。
3.嗳气
具体表现:嗳气是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至口腔的现象,可伴有酸腐味。患者可能会频繁嗳气,尤其是在进食后。例如,患者可能一顿饭下来会连续嗳气多次,影响正常的交流和生活。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嗳气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嗳气,可能与吞咽过多空气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嗳气可能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且可能会伴有消化不良等其他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进食过快、过多吞咽空气,或者食用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都容易导致嗳气。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下,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嗳气发生。
病史影响:有胃肠道梗阻病史的患者,嗳气可能是梗阻的一种表现,因为胃肠梗阻会导致气体和食物积聚在胃内,引起嗳气等症状。另外,患有胃下垂的患者,由于胃的位置异常,也容易出现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