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分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病因有局部(急性鼻炎未愈、解剖异常、用药不当、邻近器官炎症)和全身(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免疫紊乱)因素,临床表现有鼻塞、鼻涕、嗅觉等方面差异,诊断靠症状评估、鼻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需与变应性鼻炎等鉴别,治疗包括病因、局部、全身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鼻腔卫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来预防。
一、慢性鼻炎的定义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急性鼻炎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鼻炎,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患急性鼻炎后更易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鼻炎。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会影响鼻腔通气和引流,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导致慢性炎症,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先天或后天因素出现鼻中隔偏曲情况。
鼻腔用药不当:长期使用鼻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可引起药物性鼻炎,这在成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长期不合理用药是关键因素。
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炎症蔓延至鼻腔,刺激鼻腔黏膜引发慢性鼻炎,各年龄段都可能受邻近器官炎症影响。
2.全身因素
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可导致鼻腔黏膜长期淤血或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慢性鼻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患有全身慢性疾病而患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影响鼻腔黏膜健康。
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儿童若挑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更容易患上慢性鼻炎。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鼻腔黏膜水肿,成年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内分泌变化较大,相对更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相关的慢性鼻炎问题。
免疫功能紊乱: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鼻腔黏膜也易出现慢性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塞:呈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是指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交替性是指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转卧另一侧后,另一侧鼻腔又出现阻塞。儿童可能因鼻塞影响睡眠,出现睡眠不安、张口呼吸等情况。
鼻涕:多为黏液性,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
嗅觉:一般无明显减退,但若鼻涕长期刺激嗅区黏膜,儿童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情况相对成年患者可能更易被忽视,但长期也会影响其对气味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2.慢性肥厚性鼻炎
鼻塞:多为持续性,程度较重。
鼻涕: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嗅觉:可有明显减退。
其他症状:由于鼻塞严重,可出现头痛、头昏、咽干、咽痛等症状,儿童长期鼻塞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导致腺样体面容等。
四、诊断
1.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规律等情况。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鼻塞时的呼吸情况、睡眠时的表现等。
2.鼻腔检查
前鼻镜检查:慢性单纯性鼻炎可见下鼻甲黏膜充血,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探针轻压可凹陷,移去探针后立即复原;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见下鼻甲黏膜肥厚,呈桑椹样改变,触之硬实,探针轻压无凹陷或凹陷不易复原。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观察鼻腔内部情况,包括鼻黏膜病变范围、程度等,可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儿童检查时需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轻柔进行。
3.影像学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对于怀疑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或其他病变时,可考虑行鼻窦CT等检查,了解鼻腔、鼻窦的结构情况。
五、鉴别诊断
1.变应性鼻炎:常有明显的过敏原接触史,如花粉、尘螨等,发病有季节性或常年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症状明显,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儿童变应性鼻炎更为常见,与慢性鼻炎在症状上有一定相似性,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
2.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单侧鼻塞,流黏脓涕、脓血涕,可伴有臭味,检查可见鼻腔内有异物。
3.鼻腔肿瘤:如鼻腔乳头状瘤、鼻腔恶性肿瘤等,多为单侧鼻塞,进行性加重,可伴有脓血涕等症状,鼻内镜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矫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如治疗糖尿病、矫正鼻中隔偏曲等,不同病因的治疗对于控制慢性鼻炎至关重要,儿童患者更需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及时治疗影响鼻腔的全身性疾病。
避免长期滥用鼻用血管收缩剂等。
2.局部治疗
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儿童使用时需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鼻腔冲洗,注意冲洗时的压力和姿势。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硬化剂注射:使下鼻甲黏膜下组织纤维化,缩小鼻甲,改善通气,但儿童一般不首选此方法。
下鼻甲激光、射频、微波等治疗:通过热效应使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从而缩小鼻甲,但儿童治疗需谨慎,要考虑对鼻腔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儿童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全身治疗:一般用于慢性鼻炎伴有全身症状或作为辅助治疗,如合并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等,但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七、预防
1.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儿童应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选择户外活动、跳绳等运动。
2.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慢性鼻炎患者,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儿童患者家长需更细致观察孩子接触过敏原后的反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注意鼻腔卫生
养成正确的擤鼻习惯,不要用力擤鼻,儿童擤鼻时需正确指导,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环境,儿童更易受污染空气影响鼻腔健康,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清洁的生活环境。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及时治疗急性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儿童患急性鼻炎后要积极就医,避免病情迁延,同时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