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眼底动脉硬化

来源:民福康

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局部表现,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关联密切,通过眼底及全身检查诊断,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控制基础疾病预防控制,不同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主要是指眼底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性改变。视网膜动脉是人体中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小动脉,通过对眼底视网膜动脉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全身动脉的情况。

二、分类及表现

(一)生理性眼底动脉硬化

人群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是在体检或者眼部检查时发现。

眼底表现:视网膜动脉走行正常,管径稍变细,反光带轻度增宽等,但一般不影响视力等眼部功能,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血管自然退变有关,生活方式健康的中老年人出现生理性眼底动脉硬化相对进展较慢。

(二)病理性眼底动脉硬化

人群特点:常见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些基础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进而引起眼底动脉硬化。

眼底表现:视网膜动脉管径明显变细,呈铜丝状或银丝状,动脉反光带增宽明显,还可能出现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如静脉在通过硬化的动脉处出现受压、偏移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三、相关疾病的关联及影响

(一)与高血压的关联

影响机制: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持续增高,长期如此会损伤视网膜动脉的内皮细胞,促使动脉壁发生硬化改变。反过来,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高血压的病情控制情况以及病程长短。例如,长期poorlycontrolled(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往往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较重。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已经下降,合并眼底动脉硬化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不积极控制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可能会快速进展,对眼底视网膜的损害也会更早出现。

(二)与糖尿病的关联

影响机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环境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使糖化终产物在血管壁沉积,引起血管壁增厚、硬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常伴随着眼底动脉硬化的表现,而且眼底动脉硬化的存在会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相关改变,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可能会因为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而加重病情,产后需要密切监测眼部情况。

(三)与高脂血症的关联

影响机制:高脂血症时,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引发眼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引起的眼底动脉硬化会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肥胖的高脂血症人群,本身存在多种代谢紊乱,发生眼底动脉硬化的风险较高,而且这类人群往往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需要综合管理;对于儿童期就存在高脂血症的人群,眼底动脉硬化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眼部健康和全身血管状况。

四、检查与诊断

(一)眼底检查

检查方法: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动脉的形态、管径、反光情况以及动静脉交叉等情况,是诊断眼底动脉硬化最常用的方法。

对不同人群的检查建议:中老年人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动脉硬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加强眼底检查的频率,一般建议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全身相关检查

检查项目:对于怀疑有病理性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压测量、血糖检测、血脂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特殊人群的检查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如果发现眼底动脉硬化,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全身检查,因为孕期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病情,同时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来评估全身情况;儿童患者进行全身相关检查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和检查的安全性,例如血糖检测要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和检测设备,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多的创伤和心理影响。

五、预防与控制

(一)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对于所有人群,都应该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绿叶蔬菜(400-500克)和水果(200-300克)。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等不良影响;儿童则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来达到运动的目的,每天保证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基础疾病控制

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高脂血症患者:根据血脂升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同时配合饮食和运动控制。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相应的目标值,例如对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三)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眼底动脉硬化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基础疾病,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和胎儿营养的前提下进行调整,例如饮食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同时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一般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5公斤为宜。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和眼部检查。

儿童:儿童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家族遗传倾向或者合并特殊的代谢性疾病等情况,要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定期进行眼部和全身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眼底动脉硬化
眼底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眼底血管改变,是眼底所见的视网膜动脉硬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全身其他血管系统以及脑血管的情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肾小球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病人现阶段是肾小球动脉硬化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肾小球内供血不足导致肾小球硬化。导致这种情况的病因比较多,多见于各种肾脏疾病治疗效果欠佳,或者病情迁延较长者,病情进展中末阶段就会成为肾小球硬化的问题。治疗的方法一般是采取激素加细胞抑制剂加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要注意对症治疗。
心脏主动脉硬化严重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脏主动脉硬化常见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者以及人体的自然老化,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主动脉硬化的程度。当主动脉硬化诱发血管扩张以及血管夹层等血管并发症时,会影响患者头部、上肢、颈椎等部位的血液供应,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当主动脉硬化处于一定的范围以内,未诱发其他并发症,则可通过积极用药或者其他治疗控制其进一步发
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严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具体的严重程度要看斑块的多少,大小,以及动脉中膜的厚度。表现出颈动脉硬化伴斑块是发生了动脉的粥样硬化,颈动脉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的硬化情况。经过颈动脉可以对全身的情况进行评估。虽然颈动脉有斑块,但并未影响血流,因此颈动脉暂时不需要干预,如果你血脂偏高,建议结合医生使用降血脂药物。
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严重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双侧颈动脉硬化伴随斑块形成是比较严重的,因为颈动脉是主要给脑组织进行供血的,如果颈动脉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表现出了颈动脉的狭窄或者是闭塞,就会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表现出头晕、头痛的症状;有的患者甚至会表现出脑梗死,造成一侧肢体的偏瘫,肌力下降,肌张力升高,视物不清,伸舌偏,而且会造成不能说话的
眼底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眼底动脉硬化一般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出老年性动脉硬化,而表现出的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不用治疗,因为他动脉壁的弹力和基层会逐渐失去弹性,因此会发生退行性的病变。若是因为高血脂,高血压或者是全身性的其他疾病表现出的眼底动脉硬化,可能会合并眼底视网膜的一些病变,会表现出视
什么叫动脉硬化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动脉硬化表示身体逐渐衰老,需要注意动脉硬化存在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动脉硬化是身体内的血管弹性变小了,人身体内的血液主要是依靠脉搏以及血管弹性来流动,失去血管弹性后,没办法再维持血管形状,血液没法畅通流动,因此致使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主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这种说法比较通俗,指向性不明确,可以从两个方向理解:其一,主动脉硬化是什么;其二,主动脉硬化是怎么造成的。主动脉硬化是主动脉粥状硬化的简称,是切实发生在病人主动脉内部的一种器质性病变。此类病人的动脉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使其管腔内面表现出了“血脂斑块”,管壁逐渐增厚、变硬。主
眼底动脉硬化的症状是什么?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若是患有眼底动脉硬化,则会出现视网膜动脉弥漫性变细并且弯曲度增加的现象,颜色也会变淡,动脉反光带增宽。动静脉交叉处会出现静脉隐蔽、静脉斜坡的现象,血管走行平直。视网膜部位可以出现渗出和出血的症状。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平时要控制好血压值、血脂值以及血糖值情况,日常避免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
眼底动脉硬化1级是怎么引起的?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眼底动脉硬化1级可能是单纯性生理性动脉硬化所致,是由于随着人体年龄增长,动脉管壁弹力层和肌层弹性下降,造成的全身动脉系统退行性硬化。其次,也考虑和全身疾病有关,比如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眼底动脉硬化1级。如果是生理性动脉硬化造成,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避免进食
动脉硬化斑块怎么清除?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动脉硬化斑块很难消除,需要规律生活习惯以及药物控制,使其稳定不脱落,不进一步扩大就好了。生活方面要低盐低脂饮食,少食用盐,少食用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蛋黄,动物内脏等。此外一旦形成斑块,稳定斑块非常重要,避免斑块脱落发生血栓,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血脂的情况来选择用药,血脂当中高密
动脉硬化有什么症状
汤哲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动脉硬化本身一般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为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管病变而产生的血管疾病,血管疾病本身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动脉硬化所引起的所供血的器官或者组织发生了病变以后,会产生相应的症状,比如如果动脉硬化导致了脑血管病,就会产生脑血管病的症状,如果导致产生了冠心病,就会有冠心病的症状等等,所以动脉硬化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感觉或者症状,主要是表
动脉硬化的好发人群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动脉硬化实际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血管衰老的过程,所以中老年人更容易复发,但是现在发现青年人也有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没有老年人的危险因素,但是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血管壁损伤,所以年轻人也要防止自己的不良习惯。另外从危险因素来说,能够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些因素,都可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比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贫血、氧化应
什么是眼底动脉硬化
崔世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表现,也是最容易发现的一种动脉硬化,主要是因为眼底动脉硬化不需要特殊的影像学设备即可明确,比如CT、超声,眼科大夫通过眼底镜可以看到眼底血管有无动脉硬化的表现。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会表现出纤细、僵硬,没有圆滑的走行,严重的时候可以引起眼底动脉破裂出血。
眼底动脉硬化早期症状
陶远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眼底动脉硬化早期的症状是在进行眼底检查时,医生可以发现患者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动脉与静脉交叉处由于硬化的动脉会压迫静脉,导致局部的静脉变细,形成压迫征。一旦出现眼底动脉硬化,需要及时通过使用药物治疗,软化血管,避免病情继续加重,预防形成视网膜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下肢动脉硬化怎么办
孙明明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二医院 三甲
下肢动脉硬化的缓解方法如下:第一、改变生活方式。例如饮食结构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进食高盐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病变部位的刺激。每天适当运动锻炼,大约半小时左右,有助于改善下肢动脉弹性,缓解硬化症状。第二,药物治疗。主要是指服用具有软化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或者阿托伐他汀等。
动脉硬化
于昆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会有所提高。并且好发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但是也不必过分惊恐,平时可以服用些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帮助抗动脉硬化,比如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些降血脂和稳定斑块调节血管的药物,比如他汀类药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