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包括月经(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及注意事项)、妊娠相关出血(着床出血、先兆流产或宫外孕出血及影响因素);病理性有妇科疾病(子宫肌瘤致月经改变、子宫内膜息肉致经量经期异常、宫颈病变如宫颈炎接触性出血、宫颈息肉点滴出血、宫颈癌早晚期出血等)、内分泌失调(无排卵性功血青春期和围绝经期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其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病致凝血异常出血、肝脏病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及雌激素灭活减少出血)。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多项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不同治疗。
一、生理性阴道出血
(一)月经
1.正常情况: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会随着体内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脱落,从而导致阴道出血,即月经。一般月经周期为21~35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多为2~8天,经量平均约50毫升。月经出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受年龄(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等不同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影响)、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等因素影响。例如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育龄期女性月经受妊娠、情绪等影响较大;围绝经期女性则会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和周期逐渐发生变化。
2.经期注意事项:青春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育龄期女性若有月经异常需排查是否妊娠相关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需警惕妇科疾病可能,同时要关注自身情绪调节,因为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二)妊娠相关出血
1.受精卵着床出血:部分女性在受精卵着床时,可能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一般发生在受精后6~7天左右,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这种情况受个体差异影响,有些女性可能没有明显感觉,有些可能会有轻微的下腹坠胀感。
2.先兆流产或宫外孕出血:怀孕后出现阴道出血是比较危险的情况。先兆流产时,阴道出血量一般较少,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可能伴有轻度下腹痛或腰背痛。宫外孕时,多在停经6~8周左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或深褐,少数患者阴道出血量较多,类似月经,还可能伴有腹痛,若宫外孕发生破裂,会出现剧烈腹痛和大量腹腔内出血。妊娠相关出血受怀孕孕周、胚胎着床位置、孕妇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对于有性生活且月经推迟的女性,出现阴道出血需高度怀疑妊娠相关情况,尤其是宫外孕可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
二、病理性阴道出血
(一)妇科疾病引起
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之一是月经改变,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黏膜下子宫肌瘤更容易引起阴道出血,这是因为肌瘤向宫腔内生长,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其发生与女性激素水平、遗传等因素有关。育龄期女性高发,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促进子宫肌瘤生长。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还可能伴有下腹坠胀、白带增多等表现。
2.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在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中常见。其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可辅助诊断,对于较大或症状明显的子宫内膜息肉需进行手术治疗。
3.宫颈病变:
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还可伴有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慢性宫颈炎也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常为血性白带。宫颈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更容易患病,不良卫生习惯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息肉。息肉质地脆嫩,容易出血,表现为少量点滴状出血,色鲜红,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易发生接触性出血。宫颈息肉的形成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有关,任何年龄的女性均可发生,但以育龄期女性多见。
宫颈癌:早期宫颈癌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晚期宫颈癌则阴道出血增多,甚至因较大血管被侵蚀而引起大出血。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二)内分泌失调
1.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都可导致雌激素波动,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尽。患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这种情况受年龄因素影响明显,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是主要原因,生活方式不良如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这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影响子宫内膜正常生长和脱落。该疾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可能更明显,因为肥胖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激素代谢。
(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阴道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同时伴有阴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也会出现包括阴道出血在内的多部位出血表现。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受疾病本身病情严重程度影响,病情越重,出血可能越明显,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发病年龄因具体疾病而异,有的可在儿童期发病,有的则在成年后发病。
2.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阴道出血。同时,肝脏疾病还可能引起雌激素灭活减少,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影响月经和阴道出血情况。肝脏疾病患者多有长期肝病病史,发病年龄因肝病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如病毒性肝炎可在不同年龄段发病,酒精性肝硬化多发生在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中。
三、异常阴道出血的就医建议
当出现阴道出血时,尤其是非经期的异常阴道出血、出血量多或伴有腹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月经史、孕产史、性生活史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激素水平测定等)等明确出血原因。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阴道出血,治疗方法不同,如子宫肌瘤根据肌瘤大小、症状等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宫外孕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出血需调节内分泌等。总之,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