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增生性胃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定期观察随访、内镜下切除治疗、针对病因治疗、调整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与复查等。

1.定期观察随访
若胃增生性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且无明显症状,病理检查排除癌变风险,可定期通过胃镜随访观察,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监测息肉大小和形态变化。
2.内镜下切除治疗
若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或伴随腹胀、腹痛等症状,可在胃镜下进行切除治疗,常用方法包括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
3.针对病因治疗
若胃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需先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药物组合为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需遵医嘱用药),清除感染后部分息肉可能缩小或消失。
4.调整生活习惯
治疗期间需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过烫、腌制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息肉复发风险。
5.术后护理与复查
内镜下切除息肉后,需短期禁食或进食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术后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并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是否有息肉复发。
若胃增生性息肉短期内快速增大,或病理检查提示有癌变倾向,需立即就医,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