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等类型,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耳痛,疼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吞咽或咳嗽时耳痛加剧,可伴有听力减退、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小儿患者全身症状较成人更为明显,可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调整体位,以缓解耳痛等不适。如明确有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消除炎症。
2.慢性中耳炎
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耳流脓,脓液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可伴有耳鸣、听力下降,部分患者鼓膜穿孔,长期流脓可导致耳周皮肤湿疹、糜烂等,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有流脓时,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同时可根据情况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鼓膜穿孔较大、中耳病变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术、中耳病变清除术等手术治疗,以改善听力、消除流脓等症状。
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人群患中耳炎后,感染可能更难控制,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等,同时在治疗中耳炎时要加强监测,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