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体征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同等。

1.病因不同
急性胆囊炎多是由胆囊管被阻塞、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常见的阻塞原因有胆囊结石,当胆囊结石堵塞胆囊管时,胆汁排出不畅,细菌容易在胆囊内繁殖,引发炎症;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脂类代谢紊乱所致胆囊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长期的梗阻和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增厚、纤维化。
2.症状不同
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会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疼痛较为剧烈,还会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或胆汁,发烧程度不一,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慢性胆囊炎患者也会有腹部疼痛,但是疼痛比较轻,可长期出现右上腹隐痛,症状相对较轻,疼痛发作常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还可能伴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不同
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比较急,右上腹会出现压痛感,还会有反跳痛,叩击的时候会感觉疼痛更为明显,这是由于炎症刺激腹膜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并没有反跳痛,叩击肝区时通常不会有疼痛感出现,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右上腹的轻度压痛。
4.影像学检查结果不同
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B超检测,会看到胆囊出现明显的增大现象,并且周围会有渗出液存在,胆囊壁可能会增厚,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胆囊水肿和渗出;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B超检测,会发现胆囊壁有所增厚,并不会有渗出液出现,胆囊壁增厚是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纤维化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