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出胰腺炎的方法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腹部超声检查、CT扫描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等。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胰腺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辅助判断。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脂肪酶在4-8小时后升高,两者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同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评估炎症程度。
2、尿液检查
尿液淀粉酶检测可作为血液检查的补充,其升高持续时间比血清淀粉酶更长,通常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测定对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有较高特异性,适合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3、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胰腺形态变化和周围积液情况,是首选的初步筛查手段。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可能呈现弥漫性肿大,内部回声减弱;慢性胰腺炎则可能表现为胰腺实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胰管可能出现扩张、结石等改变。
4、CT扫描检查
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坏死范围和并发症,对重症胰腺炎诊断价值较高。在急性胰腺炎时,CT可显示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渗出等表现;对于慢性胰腺炎,能发现胰腺萎缩、钙化、假性囊肿等病变。
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可发现胆管结石等病因。其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结构,有助于鉴别诊断,尤其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评估具有优势。
若出现持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伴有发热或黄疸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及上述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避免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