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胎心主要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导致。

1、染色体数目异常
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早期妊娠失败的常见原因,约占50%~60%。其中三体(如21-三体、16-三体、22-三体)较为常见,三倍体及单倍体胚胎因细胞分裂错误导致发育停滞,通常在孕6~8周出现胎心消失。研究显示,高龄孕妇(≥35岁)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增加3~5倍。
2.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TSH>2.5mIU/L)或亢进(FT4>正常范围上限)均可影响胚胎着床及发育,研究显示甲减孕妇流产风险增加2~3倍。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分泌不足(血清孕酮<15ng/mL),子宫环境不稳定,易引发胚胎停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早期流产率较正常女性高40%。
3.免疫功能异常
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体内存在抗心磷脂抗体(ACA)或狼疮抗凝物(LA),导致血栓形成倾向,影响胎盘血流灌注。研究显示APS孕妇妊娠失败率达30%~50%,需通过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改善妊娠结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患者,体内异常免疫反应可能攻击胚胎组织。
4.感染因素
生殖道感染(如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可引发子宫内膜炎,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早期流产。TORCH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中,巨细胞病毒IgM阳性孕妇,胚胎停育风险增加2.8倍。血液传播疾病(如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死亡。
5.子宫解剖结构异常
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占胚胎停育的5%~10%。纵隔子宫因宫腔形态异常,影响胚胎着床及血供,研究显示中隔切除术后妊娠成功率提高40%。获得性子宫病变(如子宫肌瘤、宫腔粘连)中,黏膜下肌瘤直径>4cm或宫腔粘连面积>50%时,胚胎停育风险显著增加。
高龄孕妇(≥35岁)卵子质量随年龄增长显著下降,35岁后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从1%升至30%。建议高龄孕妇孕前行AMH检测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孕早期行无创DNA检测(NIPT)或绒毛取样筛查染色体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