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反复发烧需多方面处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科室就诊,一般处理包括排空乳汁(哺乳期女性让婴儿吸吮或用吸奶器,无法哺乳者定时挤奶)和局部护理(炎症早期冷敷、缓解期热敷,保持乳房清洁),抗感染治疗根据情况选合适抗生素,特殊人群用药需考量,对症退热处理可物理降温,特殊人群物理降温有注意事项,需综合措施控制感染、缓解症状促康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哺乳期女性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人群,需特别注意。对于孕妇或哺乳期女性,要考虑到哺乳对婴儿的影响以及自身疾病对哺乳的限制等情况。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会综合权衡,比如在选择药物时会尽量避免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而对于老年患者,可能还需要关注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感染的控制和身体的恢复,需要在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
一般处理措施
排空乳汁:
哺乳或挤奶:如果是哺乳期女性,要继续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或者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彻底排空。因为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排空乳汁可以减少乳汁在乳房内的残留,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例如,每2-3小时进行一次哺乳或挤奶操作,确保乳汁排空。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无法进行哺乳的女性,如因乳头皲裂等原因不能让婴儿吸吮时,更要坚持定时挤奶,维持泌乳状态,避免乳汁淤积进一步加重。
局部护理:
冷敷与热敷:在炎症早期,可使用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而在炎症缓解期,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但需要注意,若局部皮肤有破损等情况时,冷敷或热敷需谨慎操作,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保持乳房清洁:要保持乳房局部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清洗乳房,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同时,要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衣,减少对乳房的压迫。
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应用原则:如果血常规等检查提示有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会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等相对安全的药物。例如,对于青霉素不过敏的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这类药物对哺乳期女性和婴儿相对较为安全。但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以确保抗感染效果。
特殊人群用药考量:对于孕妇、哺乳期女性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需更加谨慎。孕妇使用抗生素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儿童则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其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抗生素。医生会在保证抗感染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对特殊人群影响最小的抗生素。
对症退热处理
物理降温:当体温不是很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成人,可使用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主要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每次擦浴时间10-15分钟。对于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凉的水,防止引起儿童不适。同时,要让患者多饮用温开水,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
特殊人群物理降温注意事项:婴幼儿进行物理降温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部位的选择。不能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可以用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腘窝等部位,且擦拭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新生儿出现急性乳腺炎反复发烧情况,物理降温时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
急性乳腺炎反复发烧需要综合多方面措施进行处理,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合适方法,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