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级的治疗包括手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化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ER、PR阳性者适用)和靶向治疗(HER-2过表达者适用),不同治疗方式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如手术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放疗需考虑儿童生长发育及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等,化疗要考虑儿童耐受性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等,内分泌治疗分绝经前后女性且要关注骨质疏松风险,靶向治疗要考虑儿童适用性及老年患者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手术治疗
1.乳房切除术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肿瘤较大、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可能会考虑乳房切除术。例如,当肿瘤累及范围较广,保乳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时。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年轻女性,乳房切除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在治疗前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心理支持;对于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是否能耐受手术。
2.保乳手术
适用情况:如果肿瘤较小,符合保乳手术的指征,如肿瘤直径相对较小,与乳房体积比例合适等情况可以考虑保乳手术。保乳手术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乳房的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乳手术以维持乳房外观,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于有家族史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也需要综合评估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二、放疗
1.术后辅助放疗
作用: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级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研究表明,术后进行放疗能够显著减少肿瘤局部区域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考虑放疗,因为放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骨骼发育等;老年患者进行放疗时要注意评估其身体对放疗的耐受性,如心肺功能等,因为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
三、化疗
1.辅助化疗
作用:辅助化疗可以杀死体内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病灶,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级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化疗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例如,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辅助化疗。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常规的成人化疗方案,因为儿童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成人不同,需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化疗药物和调整剂量;老年患者进行化疗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四、内分泌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通常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阻断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绝经前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绝经前女性可能需要使用卵巢功能抑制等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绝经后女性可以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需要注意监测骨密度等情况,必要时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五、靶向治疗
1.适用情况:如果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可考虑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靶向治疗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患者一般不适用靶向治疗中的曲妥珠单抗等药物,因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儿童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老年患者使用靶向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