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关节症状包括晨僵(常见首发症状,持续超1小时且活动后改善不明显,病情越重持续越久,儿童也可出现,女性受生理变化影响但由炎症主导)、对称性关节疼痛与肿胀(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等部位,肿胀因炎症致滑膜增生等);关节外症状有发热(机体对炎症反应的全身性表现,儿童更常见多样,老年易掩盖病情)、乏力(与慢性炎症消耗等多方面有关,女性受多方面压力影响大)、皮下结节(约10%-30%患者出现,多在关节伸侧受压部位,提示病情活动期)、类风湿血管炎(可致皮肤溃疡、指趾坏疽,加重关节及全身损伤,女性治疗需考虑生理特点)。
一、关节症状
晨僵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患者晨起时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且活动后改善不明显。这种晨僵现象与炎症导致关节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腔积液等因素有关,病情越严重,晨僵持续时间往往越长。在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也可能出现晨僵表现,只是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晨起后的关节活动情况。对于女性患者,晨僵可能会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受到一定影响,但本质上还是由关节的炎症病理过程所主导。
关节疼痛与肿胀
多呈对称性,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关节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关节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组织炎症性反应引起的。例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可能会明显肿胀,外观变粗,皮肤温度可能略有升高。男性患者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关节疼痛肿胀的表现与其他人群类似,但在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二、关节外症状
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到中度发热,也有少数患者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全身性表现,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免疫系统被激活后会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引起发热。在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热可能更为常见且表现多样,需要与其他儿童常见的发热性疾病相鉴别。对于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会掩盖病情的其他表现,需要更细致地排查是否由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引起。
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没有精神,这与疾病导致的慢性炎症消耗、身体代谢紊乱以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长期的关节疼痛、炎症反应会使患者体力下降,活动耐力降低,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也容易感到疲惫。在女性患者中,由于可能同时面临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乏力症状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辅助治疗。
皮下结节
约有10%-3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如肘部、腕部等。皮下结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特异性表现,其病理基础是炎症性肉芽肿。结节大小不一,一般质地较硬,无明显压痛。对于有皮下结节的患者,提示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需要加强病情监测和治疗。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皮下结节的出现概率和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但本质都是炎症相关的病理改变。
类风湿血管炎
可表现为皮肤溃疡、指(趾)坏疽等。这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血管炎症,导致血管壁受损,影响血液循环。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中可能出现,会进一步加重关节及全身的损伤。对于有类风湿血管炎表现的患者,需要更加积极地控制病情,防止血管病变进一步恶化。女性患者如果出现类风湿血管炎相关表现,在治疗时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对药物代谢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