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早期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乳房局部疼痛(胀痛或刺痛,位置与炎症相关,不同年龄女性感受有差异)、红肿(炎症致血管扩张、充血水肿使皮肤发红、温度升高,不良哺乳姿势等会增加风险)、出现硬块(炎症致乳腺组织炎性浸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硬块,既往有乳腺导管堵塞病史者易出现);全身症状有发热(早期轻度发热,37.5-38.5℃左右,不同年龄女性表现有别)、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休息不足、过度劳累会加重)。
一、局部症状
1.乳房局部疼痛
哺乳期女性乳房会出现疼痛,多为胀痛或刺痛,疼痛部位与炎症发生的位置相关,可能是乳房的某一局部区域,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乳房组织,引起组织的炎性反应,导致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产生疼痛。例如,炎症局限在乳腺的某一小叶时,该小叶区域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
对于不同年龄的哺乳期女性,疼痛的感受可能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为乳房局部的异常疼痛。年轻的哺乳期女性可能对疼痛相对敏感,而年龄稍大的哺乳期女性可能因有一定的疼痛耐受经验,但仍能感觉到乳房局部的不适疼痛。
2.乳房局部红肿
乳房相应炎症部位会出现皮肤发红的表现,皮肤温度也会升高。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从而使皮肤呈现红肿的外观。比如,炎症区域的皮肤会比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更红,用手触摸能感觉到局部皮肤温度高于正常乳房皮肤温度。
生活方式方面,哺乳期女性如果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哺乳姿势或乳房受压等情况,可能会增加乳房局部红肿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时间单侧乳房哺乳,可能导致单侧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更容易出现红肿等炎症表现。
3.乳房出现硬块
可以触摸到乳房内有质地较硬的肿块,肿块的大小不一。这是因为炎症导致乳腺组织发生炎性浸润、水肿,组织细胞聚集形成硬块。例如,炎症初期可能是较小的硬块,随着炎症的发展,硬块可能会逐渐增大。
从病史角度来看,如果哺乳期女性既往有乳腺导管堵塞等情况,更容易在哺乳期发生乳腺炎并出现硬块。因为乳腺导管堵塞是引发哺乳期乳腺炎的一个常见诱因,既往有乳腺导管堵塞病史的女性,在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更易导致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进而形成硬块。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早期可能出现轻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升高。例如,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炎性介质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出现发热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的哺乳期女性,发热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的哺乳期女性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发热时可能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仍需关注体温变化;而年龄稍大的哺乳期女性,身体机能相对有所下降,发热时可能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及全身状况,因为其身体对发热的耐受和应对能力可能不如年轻女性。
2.全身不适
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炎症状态下,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在参与应对炎症反应,导致机体整体处于一种相对疲惫的状态,从而出现乏力的感觉;同时,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食欲减退。
生活方式上,如果哺乳期女性休息不足、过度劳累等,会加重全身不适的症状。因为哺乳期本身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和精力,若再加上休息不好,身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全身不适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