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宝宝需从隔离与护理(包括隔离2周左右、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等)、病情观察(监测体温、神经系统、呼吸心率)、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以及特殊人群(低龄宝宝和有基础病史宝宝)等方面进行护理,低龄宝宝和有基础病史宝宝需更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异常送医或全面评估制定方案。
一、隔离与护理
1.隔离措施: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宝宝确诊后应立即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一般隔离时间为2周左右,这是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等传播,隔离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给其他孩子。居家隔离时,要保持房间通风良好,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皮肤护理:宝宝的皮肤会出现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疹部位。对于皮疹,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起到止痒的作用,但要注意避免宝宝抓挠皮疹,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如果皮疹有破溃,要及时用碘伏消毒,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3.口腔护理:宝宝口腔内会有疱疹或溃疡,导致疼痛,影响进食。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让宝宝用温水漱口,较小的宝宝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温凉、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疼痛。
二、病情观察
1.体温监测: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变化,手足口病可能会引起发热,低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等进行退热,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成分不明确的退热药物。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
2.神经系统观察:留意宝宝是否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因为少数手足口病宝宝可能会出现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就医。例如,若宝宝突然出现精神萎靡,总是想睡觉,叫他反应迟钝,就要高度警惕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可能。
3.呼吸、心率观察:观察宝宝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手足口病还可能累及呼吸系统,出现呼吸增快、节律改变,以及心率加快等情况。正常婴幼儿呼吸频率为25-30次/分钟,心率为110-130次/分钟,如果发现宝宝呼吸频率明显增快,超过40次/分钟,或者心率异常增快,超过160次/分钟,要及时就医。
三、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以给宝宝多吃鸡蛋、牛奶、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宝宝身体的修复,维生素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例如,每天可以给宝宝喝200-300毫升的牛奶,吃1个鸡蛋,以及适量的蔬菜和水果。
2.清淡易消化:食物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给宝宝吃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的疱疹和溃疡。像粗粮类食物在宝宝口腔不适时应暂时避免,选择小米粥、软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四、特殊人群提示
1.低龄宝宝:低龄宝宝自身免疫力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严格按照上述的隔离、护理、病情观察等要求进行护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送医。例如,6个月以下的宝宝患手足口病相对更危险,需要格外精心护理。
2.有基础病史宝宝:如果宝宝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患手足口病后要更加谨慎护理。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在手足口病的影响下加重,家长要及时将宝宝的基础病史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护理方案。例如,有哮喘病史的宝宝患手足口病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防止因手足口病诱发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