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可通过按摩常用穴位如补脾经、清肺经、揉膻中穴等进行调理,按摩时需注意年龄、保暖、皮肤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事项,一般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1疗程5-7天,可据病情恢复调整频率和疗程,病情重时需及时就医综合治疗。
一、常用穴位及按摩手法
(一)补脾经
1.穴位位置:脾经位于小儿拇指桡侧缘。
2.按摩手法:术者用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桡侧缘,约推100-300次。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对于小儿支气管炎导致的脾胃虚弱有调理作用,因为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完善,通过补脾经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二)清肺经
1.穴位位置:肺经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
2.按摩手法: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推100-300次。小儿支气管炎多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有关,清肺经可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因为肺经穴位按摩能直接作用于肺部,改善肺部的病理状态。
(三)揉膻中穴
1.穴位位置: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
2.按摩手法:用中指端揉膻中穴,约揉100-200次。揉膻中穴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小儿支气管炎常伴有咳嗽、胸闷等症状,通过揉膻中穴可缓解胸闷不适,促进痰液排出。
(四)揉肺俞穴
1.穴位位置: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按摩手法:用两手拇指螺纹面在两侧肺俞穴上揉动,约揉50-100次。肺俞穴是肺之背俞穴,按摩肺俞穴能调理肺气,对于小儿支气管炎引起的肺部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刺激肺俞穴,可调节肺部的气血流通。
(五)推揉乳根、乳旁
1.穴位位置: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旁穴位于乳头外旁开0.5寸处。
2.按摩手法:用两拇指自乳根向乳旁分推,并揉动,约推揉50-100次。推揉乳根、乳旁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对于小儿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呼吸不畅等有改善作用,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可缓解胸部的不适,促进呼吸顺畅。
二、按摩操作注意事项
(一)年龄因素
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由于皮肤娇嫩,按摩时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大损伤皮肤。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可逐渐适当增加手法力度,但仍要以小儿能耐受为准。因为新生儿和小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薄,皮下组织疏松,过度用力按摩易引起皮肤损伤和皮下出血等情况。
(二)保暖方面
按摩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5-28℃左右,避免小儿着凉。因为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着凉后可能会加重支气管炎的症状,如引起咳嗽加剧等。可在按摩前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或给小儿适当增加衣物保暖。
(三)皮肤状况
按摩前要检查小儿皮肤有无破损、皮疹等情况。如果有皮肤破损或皮疹,应避免在相应部位进行按摩,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皮肤损伤。因为小儿皮肤比较敏感,有破损或皮疹时按摩会刺激皮肤,不利于皮肤恢复。
(四)病情严重程度
如果小儿支气管炎病情较重,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时,单纯按摩可能无法替代药物等其他治疗方法,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因为此时小儿身体状况较复杂,单纯依靠按摩可能不能控制病情发展。
三、按摩的频率与疗程
一般来说,每天可进行1-2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可连续按摩5-7天,然后休息1-2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但具体的频率和疗程要根据小儿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小儿在按摩过程中症状明显改善,可继续按疗程按摩;如果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停止按摩并就医。因为不同小儿对按摩的反应不同,通过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来调整按摩的频率和疗程能更好地促进小儿康复。



